提起青葱导演,也许大都数人觉得他们是初出茅庐的电影新人,德格才让则是青葱导演厚积薄发的代表。作为首位藏族电影录音师,他是音乐创作人、影评人、编导,也参与制作过《静静的嘛呢石》、《河》、《塔洛》多部艺术佳片和《大闹天宫》、《追凶者也》等院线商业电影。

       做好自己专业工作的同时,拍电影的初心一直存在,青葱计划让他的《他与罗耶戴尔》电影一步步走向大众。

       以下为采访实录

       导协:这次能进入五强,你觉得是哪些打动了评委和导师?

       德格才让:对电影的初心吧,我之前做电影录音和音乐,也做过很多类型片,这次的电影《他与罗耶戴尔》确定是音乐公路题材,类型明确。剧本七年前已经有雏形,长期的积累刚好碰到青葱计划展示出来。

       导协:为什么会选择创作这部电影?

       德格才让:音乐公路类型片是我最熟知、最想呈现的。我从小也喜欢传统音乐,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剧情片,我之前以监制的身份出过原型歌手的一张专辑,从头到尾跟过来,知道当时那个状态。电影讲的是一位民间歌手遇到一位女孩想追求她,为她出一张专辑,进行了一段旅程,在旅程中对音乐、生活、爱情都有了新认识的故事。

电影《他与罗耶戴尔》剧照

       导协:影片选角工作进行的如何?

       德格才让:在海选。青葱概念片拍摄时进行选景与选角工作中碰到了演员德格叶,他本身是做原生态音乐的歌手,形象等方面跟剧本的原型艺人很接近。虽然不是演员,但在《星光大道》拿过总冠军,有舞台经验,转化成电影表演容易些。女一非常难选,因为要演两个非常大的反差,也得能唱能跳且要长得有特点,目前我已经搜寻了一遍藏区,范围也在扩大中,我们在北京、纽约、西宁三处有三位副导在海选。

电影《他与罗耶戴尔》剧照

       导协:这次参加青葱计划拍片有什么感受?

       德格才让:非常爽的是在现场根据现场二度创作,这个考验应变能力。拍概念片时在极限的条件下时间比较短,很多东西只能拍三五分钟。文本转化为影像时,脑海已经有了分镜,但到了现场因为天气等原因可能会有ABC方案去拍摄。例如短片里有一个白天的戏,因为天气不好第二个场景不能用,只能把整场戏改成夜戏,当天从晚上9点拍到早上7点。

电影《他与罗耶戴尔》剧照

       导协:下一步的创作有哪些想法吗?

       德格才让:西藏光从题材上讲就是很丰富的,但很少人做。我下个片子可能是藏式动作喜剧,它有特定环境下的原生态动作设计。

       导协:你如何看待现在的电影市场?

       德格才让:现在的银幕数量很可观,市场有了多种可能性和多样化,空间是非常大的。拍电影一个是自己的坚持,第二是肯定要考虑到市场。我认为创作是第一位的,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观众,最关键的还是自己的东西不能丢,观众与自己最本真的东西会有触点,拿出来自然有共鸣。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希望做更多人看的电影,电影是和观众对话,不是自我陶醉。

       导协:国内的观众对音乐歌舞片好像不太感冒,好多人看《爱乐之城》多是看一套好莱坞的爱情故事,再加上营销噱头。

       德格才让:这个我觉得还是分作品,《爱乐之城》的导演我更倾向他的上一部《暴力鼓手》,歌舞的话我觉得肯定有风险,也需要看观众自身的综合素质,比如爵士、蓝调这些偏门的东西,受众就少。我拍的音乐片会让演员真谈真唱,努力让音乐的感染力从电影里扑面而来。

       导协:有想过拍科幻片吗?

       德格才让:有,我在青海长大,80年代初藏区有很多UFO类的灵异事件。我小时候收集了很多科幻杂志,像画册一样,老想着能不能碰到飞碟,天天仰望星空,后来随着上学相对淡了,自己也喜欢科幻片。

       导协:如果你拍科幻片的话,你比较看重那些?

       德格才让:现在资源上的整合就有这种条件和可能性,我比较喜欢《机械姬》、《皮囊之下》、《星际穿越》这类科幻片,或者说边远地区出现外星人,发生奇异事件,他们在交流或者维护什么,他们和当地人的渊缘。像我们老家的一些瓷器文物上面有一些图案,包括山洞很多祔葬里本教的图案,地纹、地貌类的奇观景观呈现出来的这些,科学没法解释。文明演进的每个阶段都不同的科幻,如果我做科幻,会偏向于往内心方面走。

       访谈中德格才让语气平缓,娓娓道来自己的创作想法。他懂得电影创作技法,对市场和创作有着清晰的认识,直言对类型电影上的坚持。这位入行17年的青葱导演,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