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共分圣僧和凡僧两类。三乘见道以上的僧人称圣僧,见道以下的称凡僧。
凡圣的界线是见道。
证得见道就是破除了见惑,生出了无漏智——见道现观智。见道智慧也称“超世第一智”,也就是说得了见道,才有超世智,道般若。佛法中所说的开悟见性指的就是证得见道,获得无分别的现观直觉定中智慧。
在见道前要经过多世的善行和禅定、智慧的艰苦修炼,要经过三级资粮道和四级加行道。就密法而言,见道的层次也属于圆满次第的第四支——光明心生成阶段,即临近成佛阶段。这种见道是自己修德、修止观的结果,外力加持之类起不了任何作用,更不是金钱可以买到的个别人手中的“专利品”。
未见道前的任何善行和智慧觉悟都是有漏的、属世间范围的,见道之后就变成超世的、彼岸的功德和智慧,在定中才有无漏智。
从僧人的层次分,见道后就是得道圣僧,再不会退转下堕,再不会产生违戒的恶行,已具有自生的息恶扬善之戒体。这种圣僧按乘分,有声闻、缘觉、菩萨三种圣人;按道位分,声闻、缘觉有四向位、四果位八级圣僧,菩萨乘有一到十地的十个层次的菩萨圣僧。三宝中的僧宝指的就是圣僧,不包括凡僧。
凡僧又分入道凡僧和未入道凡僧。
入道凡僧是指进入资粮道以上的僧人,共有七个层次,即低级、中级、高级三个资粮道和暖道、顶道、忍道、世间第一法道等四级加行道位的僧人。入道的标志是正信皈依三宝,发菩提宝心,严格持分别解脱戒和菩萨戒,实行六度,为进入资粮道;修禅定九住心,达到一心不乱,身心轻安自如,为进入加行道。
未入道的凡僧,是指未达到以上标准的一般僧人。未入道的一般僧人又分上、中、下三等僧人。虽未入道而信念坚定、戒行纯真、坚持戒定慧学修者为上等未入道凡僧;“三学”修持虽然差,但信念坚定,能严守五根戒者为中等未入道凡僧;连信念坚定、严守根戒这点条件都达不到者为下等或者等外凡僧。
若为佛门僧人,虽入不了世间二正道(资粮、加行),也应当争取做到中等以上的凡僧,决不能做下等或者等外的“僧像”。出家而不守戒,白吃信众的供养,这种人是佛门的“蛀虫”,阿鼻地狱中对这种人留的“席位”最多,不可不慎。
皈依的标志不是皈依证,僧人的标志也不是光头和僧服,主要是思想品质和戒行行为。见道以上圣位菩萨,未必都是剃光头、穿僧衣的。密宗中的出世护法、勇士、空行等均属僧宝。在家的密法成就师,如玛尔巴、米拉日巴和印度的德洛巴、那若巴等人怎能说不具备圣僧的资格?因此,面貌像佛的未必都是佛,面貌不像佛的也未必都不是佛。不能以相看佛、以貌取人,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