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奶奶话的曲珠   
  
  一个假日里,我在老朋友家见到一位眉目清秀,脸蛋红里透亮的姑娘,她那含蓄的目光和令人心舒的眼神、娇美动人的脸庞,让我总是忍不住想多看她几眼。她叫曲珠,这是她的法名。她是一位削发僧装的出家女,不能随便与人接触和交谈,可她干起家务活却是那样轻快而井井有条。看得出,她家里老小都很敬重她,喜欢她。我问,“你们这样待她是否因为她是阿尼(藏族对出家女性的称呼)的原因?”“不是,她很善良又勤快……”主人夸奖道。我说“真可惜,又漂亮又能干,为什么让她去出家?“嘘,你这话可不能让老奶奶听见……”,啊,可能是老奶奶的意愿了,我不好再问。
  出于好奇,我还是想探个究竟,并且由此萌发了对藏传佛教中的妇女进行探究的想法。没想到此行竟成为我后来几年对几十座藏传佛教尼姑寺院进行实地考查调研的初始,而曲珠是我调查的第一位阿尼,“勾尔玛“是我考察的第一座尼姑寺院。
  从此,我有意主动地与曲珠接近,和她一起背水、洗衣、和她交谈,得知她是为了尊重家长的意愿而被动出家的,不过她再三声明自己也愿意出家, 不愿意结婚、嫁人、当媳妇、生儿育女,受人世间的六道轮回之苦。因为她家的经济条件还不错,可以供养她一辈子清净修行,他们认为这不仅是解脱人生苦难的最好归宿,而且皈依佛法也是对佛教最好的供养。当我得知还有两天她的假期就到了,该返回寺院时,我便向主人提出送她回寺院的要求。

经幡下的出家女

  阿尼有探亲假 也有严格的考试
  两天后我和她姐姐,还有另一位阿尼一行四人,从道孚县麻孜乡沟普村出发了。这位同乡阿尼是她们一个寺院的,比曲珠早两年入寺。这次她俩回家是根据寺院的规定——每年春季和秋季阿尼们有探亲假,主要是帮助家里春耕下种,秋收打场,让家里人减轻一些负担。但是参加劳动是有戒律规定的——不能用锄头挖地,不能用镰刀割庄稼、割草,因为用锄头和镰刀会误杀虫子。她们只能捆梆和运送庄稼。而且每次回家,无论是进城化缘、买东西,还是生病找大夫都必须是两人以上,至少是两人。
  我们4人沿着坎坷不平的拖拉机山路行走了50多分钟以后,上了川藏公路,又走了一 个多小时,便上了山。一路上我们边走边聊——
  “你多大年纪了?”
  “今年22岁了。”
  “你当阿尼有几年了? ”
  “快4年了,18岁时进的寺庙。”
  “出家入寺是由家里决定还是自己决定? ”
  “听说过去是要由父母决定,12岁以后就可以入寺当阿尼了,现在是要父母同意,自己也得同意,寺院也得同意才行。而且18岁以上才可以当阿尼。”
  “你觉得多大岁数入寺好些?”
  “我想18岁以前可能好一点,18岁以后记性不好了,学校里面上学也是7岁就进学校嘛。”
  “如果你10岁就进寺庙,肯定是父母的意志,如果18岁以后你自己又想做其他的事,比如想去工作,想结婚了怎么办?”
  “这个我还没有想过。我也不想结婚。”
  “为什么?入寺前你没有遇到一个喜欢的小伙子吗?”
  “没有遇到过。我看到一些女人结了婚,给别人当媳妇,很辛苦,天天劳动很劳累,要带几个孩子,还要伺候老人,听说生孩子是女人的一大关,父母说为了不让我受苦,就让我出家入寺。特别是我奶奶,在我7岁时就要我到寺庙当阿尼。我自己也很想当阿尼,所以在18岁时就办了手续。”
  “你们入寺以后是怎么学习的,上大课还是单独上课? ”
  “我们4个阿尼一个老师,有的是3个人一个老师,开头3个月学习字母拼读,以后就学念经,老师一句一句地教。每天是有任务的。每天教的必须要背下来。”
  “你们有没有考试?怎么考的?”
  “如果把老师教的经文都背得下来,就不要考试了,但是活佛回到寺庙时,就要考试,一扎一扎的背诵(一扎为一本经书)。”
  “如果考试不过关怎么办?”
  “考试不好的要受罚到伙房劳动,有的罚叩头几千到一万。考试过关的就可以进大殿参加集体诵经,一般要一年以后才能做到。”

寺院里规矩多

  大约12点过,我们到了勾尔马寺院的山坡下,见到寺庙左侧的小河边有两个阿尼和几个妇女在喝茶聊天。她告诉我,这是那两个阿尼的亲人。寺庙有制度,亲戚朋友来看望她们,不得随便入寺,更不能在僧寥(僧舍)留宿,只能在寺院围墙的外面相见,寺院外有专门的接待处,是简易的平房,每间大约有6平方米,地上铺着厚厚的树叶、干草, 探亲者可以向寺院借被褥,留宿最多住3个晚上。
  我们边说边向她们走去。她们见到我不是本地人,便用道孚方言交谈,猜得出是在问我的来历,当介绍我是个藏族教师,并且得知我是来送曲珠的时,她们便热情地请我坐下,取笑地说, 以为来了个汉族妇女,难道也来出家的吗?大家一阵哈哈大笑。
  按寺庙的规定,曲珠先进寺去请示主持,要主持同意,我才可以进寺内去。大约20多分钟以后,曲珠向我们招手,示意可以进了。
  当我合十恭敬主持并用藏语自我介绍、讲明来意时,她很客气地拉着我的手向我介绍说,除了宗教局来人外,一般客人是不能入寺的。这是规矩。
  寺院住持名叫纳热,这位老人已经76岁了,1米6的个头,满头华发。 1952年出家入寺,“文化大革命”期间回乡参加劳动,1984年返回寺院。不仅是寺院的住持,也是领经师,她向我介绍了整个寺院的历史和现状——经济状况和法事活动,看得出,这个寺院刚恢复不久,从废墟可以看出过去寺院的规模远比现在大得多。大殿和经堂里的佛像、壁画等文物很少。寺院建筑坐落在山坡上,位于最上面,经堂里尼众赤足结跏跌集体颂经,见到那门外的鞋(进入佛殿集体颂经礼佛时一律不准穿鞋,以表对佛祖的崇敬),不由连想到她们冬天下雪时会是怎样?
  这个寺院属于格鲁教派,尼姑年龄最大81岁,最小18岁。现在的妇女要求出家入寺,首先是年满18岁以上,自己要自愿申请,家长要同意,寺院住持同意接受。进寺院时,由家庭或亲友修建一间僧寥,每间僧寥样式都必须按寺院的规定。统一规定在6平方米以下(不同寺院规格不同),地面只能是土地,由于有“苦修行,拒安乐”的戒律,所以不管家庭经济状况怎样,一律不得装木地板,不得有半点享受条件和念头,更不能睡在舒适的床上。一人一间,不得两人或两人以上同宿,不能随便串门。阿尼的生活费用是自理,由亲人或亲戚供给,如果没有则由寺庙供养。

勾尔玛寺院和不常露面的活佛

  寺院的对面山坡上有一幢两层楼房,那是活佛的寝宫。这位活佛在拉萨,每隔几年回来一次。住持说,虽然活佛平时不在寺院,但是她的寝宫里每天都有人坚持点灯、打扫卫生。勾尔玛寺己有近200年的历史了,现在已经是第四代转世活佛,第一代罗绒巴凳·单贞尼扎在86岁时圆寂;第二代活佛祥巴然德20多岁圆寂;第三代罗绒巴凳·俄热也是20多岁圆寂;第四代丹贞尼扎·扎呷就是现世的活佛,50多岁了,现在在拉萨。自改革开放后,该活佛也恢复了他所主持的甘孜州几个尼众寺院,据说各个尼寺都有该活佛自己的主殿和寝宫。几年回来一次,每次回来时, 都是为几个寺院作法事活动,灌顶等等。
  这个寺院的经济来源不多,由于地处高山上,离县城和村子很远,所以平时来寺院点灯,拜佛,布施的信徒很少,主要是以塑泥佛像为主,佛像的种类 不多,是用经过几道工序处理以后调和好的软泥在木制的模型里塑像, 据说在甘孜州内的一些大寺院都来这里订做泥塑佛像,这样她们也就有了一定的收入,冬天的冻土时节,就不能生产了。另外每年的秋收季节,阿尼们进寨、进城去化缘,两三人一组,得来的钱和粮食、酥油等个人是不得占有的,要上交寺庙,主要用于比如每年两次的法事活动和集体法会,还要买经堂点灯的酥油,以及供养那些没有家庭供养的阿尼。

寺院里规矩多

  大约12点过,我们到了勾尔马寺院的山坡下,见到寺庙左侧的小河边有两个阿尼和几个妇女在喝茶聊天。她告诉我,这是那两个阿尼的亲人。寺庙有制度,亲戚朋友来看望她们,不得随便入寺,更不能在僧寥(僧舍)留宿,只能在寺院围墙的外面相见,寺院外有专门的接待处,是简易的平房,每间大约有6平方米,地上铺着厚厚的树叶、干草, 探亲者可以向寺院借被褥,留宿最多住3个晚上。
  我们边说边向她们走去。她们见到我不是本地人,便用道孚方言交谈,猜得出是在问我的来历,当介绍我是个藏族教师,并且得知我是来送曲珠的时,她们便热情地请我坐下,取笑地说, 以为来了个汉族妇女,难道也来出家的吗?大家一阵哈哈大笑。
  按寺庙的规定,曲珠先进寺去请示主持,要主持同意,我才可以进寺内去。大约20多分钟以后,曲珠向我们招手,示意可以进了。
  当我合十恭敬主持并用藏语自我介绍、讲明来意时,她很客气地拉着我的手向我介绍说,除了宗教局来人外,一般客人是不能入寺的。这是规矩。
  寺院住持名叫纳热,这位老人已经76岁了,1米6的个头,满头华发。 1952年出家入寺,“文化大革命”期间回乡参加劳动,1984年返回寺院。不仅是寺院的住持,也是领经师,她向我介绍了整个寺院的历史和现状——经济状况和法事活动,看得出,这个寺院刚恢复不久,从废墟可以看出过去寺院的规模远比现在大得多。大殿和经堂里的佛像、壁画等文物很少。寺院建筑坐落在山坡上,位于最上面,经堂里尼众赤足结跏跌集体颂经,见到那门外的鞋(进入佛殿集体颂经礼佛时一律不准穿鞋,以表对佛祖的崇敬),不由连想到她们冬天下雪时会是怎样?
  这个寺院属于格鲁教派,尼姑年龄最大81岁,最小18岁。现在的妇女要求出家入寺,首先是年满18岁以上,自己要自愿申请,家长要同意,寺院住持同意接受。进寺院时,由家庭或亲友修建一间僧寥,每间僧寥样式都必须按寺院的规定。统一规定在6平方米以下(不同寺院规格不同),地面只能是土地,由于有“苦修行,拒安乐”的戒律,所以不管家庭经济状况怎样,一律不得装木地板,不得有半点享受条件和念头,更不能睡在舒适的床上。一人一间,不得两人或两人以上同宿,不能随便串门。阿尼的生活费用是自理,由亲人或亲戚供给,如果没有则由寺庙供养。

勾尔玛寺院和不常露面的活佛

  寺院的对面山坡上有一幢两层楼房,那是活佛的寝宫。这位活佛在拉萨,每隔几年回来一次。住持说,虽然活佛平时不在寺院,但是她的寝宫里每天都有人坚持点灯、打扫卫生。勾尔玛寺己有近200年的历史了,现在已经是第四代转世活佛,第一代罗绒巴凳·单贞尼扎在86岁时圆寂;第二代活佛祥巴然德20多岁圆寂;第三代罗绒巴凳·俄热也是20多岁圆寂;第四代丹贞尼扎·扎呷就是现世的活佛,50多岁了,现在在拉萨。自改革开放后,该活佛也恢复了他所主持的甘孜州几个尼众寺院,据说各个尼寺都有该活佛自己的主殿和寝宫。几年回来一次,每次回来时, 都是为几个寺院作法事活动,灌顶等等。
  这个寺院的经济来源不多,由于地处高山上,离县城和村子很远,所以平时来寺院点灯,拜佛,布施的信徒很少,主要是以塑泥佛像为主,佛像的种类 不多,是用经过几道工序处理以后调和好的软泥在木制的模型里塑像, 据说在甘孜州内的一些大寺院都来这里订做泥塑佛像,这样她们也就有了一定的收入,冬天的冻土时节,就不能生产了。另外每年的秋收季节,阿尼们进寨、进城去化缘,两三人一组,得来的钱和粮食、酥油等个人是不得占有的,要上交寺庙,主要用于比如每年两次的法事活动和集体法会,还要买经堂点灯的酥油,以及供养那些没有家庭供养的阿尼。

寺院里规矩多

  大约12点过,我们到了勾尔马寺院的山坡下,见到寺庙左侧的小河边有两个阿尼和几个妇女在喝茶聊天。她告诉我,这是那两个阿尼的亲人。寺庙有制度,亲戚朋友来看望她们,不得随便入寺,更不能在僧寥(僧舍)留宿,只能在寺院围墙的外面相见,寺院外有专门的接待处,是简易的平房,每间大约有6平方米,地上铺着厚厚的树叶、干草, 探亲者可以向寺院借被褥,留宿最多住3个晚上。
  我们边说边向她们走去。她们见到我不是本地人,便用道孚方言交谈,猜得出是在问我的来历,当介绍我是个藏族教师,并且得知我是来送曲珠的时,她们便热情地请我坐下,取笑地说, 以为来了个汉族妇女,难道也来出家的吗?大家一阵哈哈大笑。
  按寺庙的规定,曲珠先进寺去请示主持,要主持同意,我才可以进寺内去。大约20多分钟以后,曲珠向我们招手,示意可以进了。
  当我合十恭敬主持并用藏语自我介绍、讲明来意时,她很客气地拉着我的手向我介绍说,除了宗教局来人外,一般客人是不能入寺的。这是规矩。
  寺院住持名叫纳热,这位老人已经76岁了,1米6的个头,满头华发。 1952年出家入寺,“文化大革命”期间回乡参加劳动,1984年返回寺院。不仅是寺院的住持,也是领经师,她向我介绍了整个寺院的历史和现状——经济状况和法事活动,看得出,这个寺院刚恢复不久,从废墟可以看出过去寺院的规模远比现在大得多。大殿和经堂里的佛像、壁画等文物很少。寺院建筑坐落在山坡上,位于最上面,经堂里尼众赤足结跏跌集体颂经,见到那门外的鞋(进入佛殿集体颂经礼佛时一律不准穿鞋,以表对佛祖的崇敬),不由连想到她们冬天下雪时会是怎样?
  这个寺院属于格鲁教派,尼姑年龄最大81岁,最小18岁。现在的妇女要求出家入寺,首先是年满18岁以上,自己要自愿申请,家长要同意,寺院住持同意接受。进寺院时,由家庭或亲友修建一间僧寥,每间僧寥样式都必须按寺院的规定。统一规定在6平方米以下(不同寺院规格不同),地面只能是土地,由于有“苦修行,拒安乐”的戒律,所以不管家庭经济状况怎样,一律不得装木地板,不得有半点享受条件和念头,更不能睡在舒适的床上。一人一间,不得两人或两人以上同宿,不能随便串门。阿尼的生活费用是自理,由亲人或亲戚供给,如果没有则由寺庙供养。

勾尔玛寺院和不常露面的活佛

  寺院的对面山坡上有一幢两层楼房,那是活佛的寝宫。这位活佛在拉萨,每隔几年回来一次。住持说,虽然活佛平时不在寺院,但是她的寝宫里每天都有人坚持点灯、打扫卫生。勾尔玛寺己有近200年的历史了,现在已经是第四代转世活佛,第一代罗绒巴凳·单贞尼扎在86岁时圆寂;第二代活佛祥巴然德20多岁圆寂;第三代罗绒巴凳·俄热也是20多岁圆寂;第四代丹贞尼扎·扎呷就是现世的活佛,50多岁了,现在在拉萨。自改革开放后,该活佛也恢复了他所主持的甘孜州几个尼众寺院,据说各个尼寺都有该活佛自己的主殿和寝宫。几年回来一次,每次回来时, 都是为几个寺院作法事活动,灌顶等等。
  这个寺院的经济来源不多,由于地处高山上,离县城和村子很远,所以平时来寺院点灯,拜佛,布施的信徒很少,主要是以塑泥佛像为主,佛像的种类 不多,是用经过几道工序处理以后调和好的软泥在木制的模型里塑像, 据说在甘孜州内的一些大寺院都来这里订做泥塑佛像,这样她们也就有了一定的收入,冬天的冻土时节,就不能生产了。另外每年的秋收季节,阿尼们进寨、进城去化缘,两三人一组,得来的钱和粮食、酥油等个人是不得占有的,要上交寺庙,主要用于比如每年两次的法事活动和集体法会,还要买经堂点灯的酥油,以及供养那些没有家庭供养的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