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意乐仙女》是安多藏戏中的一朵奇葩,她脱胎于传统藏戏,经过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意乐仙女》舞台剧照 ,成为一出优秀剧目。在国内各地和香港的演出中,受到广大观众的高度评价和热烈欢迎。这出戏,是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文工团华本嘉,据黄南同仁县隆务寺僧侣藏戏团过去演出的传统藏戏《诺桑王传》的后半部分改编的。从意乐仙女云卓拉姆与诺桑王子成婚开始,写她在宫中受嫉妒而遭陷害,诺桑被迫远征,她也被逼重回天宫。诺桑远征凯旋,得悉意乐出走,他舍弃王位,历尽艰险,直追到寻香达王宫,运用智慧战胜寻香天王的种种阻难,终于和意乐重返俄登国。老国王诺钦醒悟,诺桑继承王位,惩治了邪恶势力,宫中五百嫔妃得救,百姓们得以安居乐业。
  改编者本着推陈出新精神,对原剧作了较大改动。主要围绕意乐下凡拯救五百嫔妃为主线,展开矛盾纠葛,着意刻画意乐这个人物,与此无关的情节、人物删去。并将诺桑北征的打仗场面,也改在幕后处理。改动的主要地方有:一、把原剧由渔夫将意乐献于王子,改为意乐秉承天王法旨为解救五百嫔妃,下凡与王子结合;二、将诺桑与意乐结合引起五百嫔妃的嫉妒,改为引起王妃敦珠华姆一人的嫉妒,勾结法师哈日,加害于意乐;三、到寻香国后,改诺桑靠比武为凭智慧战胜天王阻难,得以夫妻团圆,四、将宫中五百嫔妃分别送给屠夫、工匠为妻,改为将她们放还民间与亲人团聚。
  过去的《诺桑王传》,唱腔单调,通用的多,专用的少。渔夫的戏最妙,从头唱到尾就是一个唱腔。现在每个人物都有一个与自己身份相称的唱腔。意乐是主要人物,据其环境及感情变化要求,她一个人就有三种唱腔。这些唱腔的设计,是以原有藏戏唱腔为基础,吸收藏族民间小调、麻尼调、格萨尔说唱及酬神的“呛木”唱调而成的。还为多数唱段配了伴奏,而且为了保持原来藏戏无伴奏的特色,在有些场次特意保留了一些无伴奏的唱段。伴奏乐器上,注意发挥外唢呐的作用,既丰富了音乐伴奏和唱腔,又保持了藏戏的原有特色。为了丰富《意乐仙女》的表演手段,他们还从藏族民间舞蹈、吴屯的藏族壁画、雕塑中汲取营养,给《意》剧设计了一些新的表演动作。为了克服原藏戏表演的呆滞、缺少表达感情的情况,导演上强调要注重舞台上演员间情感的相互交流,表现出角色的个性,赋于神、仙以人的性格。这就使原剧的宗教意味、神秘色彩减弱了,生活的气氛增强了。
  该剧首演于黄南州,接着又到各县及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戏之乡的夏河县演出,均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在参加青海省编剧(节)目汇演,获得一致的较高评价。以后,该剧获得中国戏剧家协会举办的全国话剧、戏曲、歌剧剧本创作优秀剧目奖。
  《意乐仙女》剧组与海南藏族自治州文工团的《霍岭之战》剧组联合组成青海藏族艺术团,赴兄弟省(市)作访问演出。《意乐仙女》剧组先后在广州、深圳、江西、江苏、上海、山东、北京演出,得到各地观众的一致好评。在京演出期间,并受到之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以《意乐仙女》剧组组成的青海藏族艺术团,应香港有关单位邀请,在香港新光戏院公演五场,获得香港各界人士的一致赞誉。共有十几家报纸,先后发表消息、诗写、专访、评论、 图片、速写等193篇。将《意》剧誉为是“藏族艺术明珠”、“高原的雪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