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宣侠父的比喻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被宁海(今青海)镇守使马麒长期欺凌的拉卜楞藏族人民,多次进行反抗斗争,均遭残酷镇压。1925年10月,黄正清赴兰控告军阀马麒,恰遇地下共产党员宣侠父。宣侠父从提高藏民的文化和觉悟入手,在兰州成立了藏民文化促进会,传播革命进步思想和党的民族政策,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帮助他们开展同马麒的斗争。

——题记

 

1926年8月,在玛曲欧拉草原上,

宣侠父向方圆二百公里内的部落头人们

讲解成立甘青藏民大同盟的意义。

 

他说,我到这里来,是支持你们反抗

豺狼军阀的,在中国,这样的大军阀很多,

特别多,要反抗,就要靠自己的力量。

 

他从草地上拔了一把草,拧成一股后

用力拉扯,怎么也扯不断。他说,

要有自己的力量,就得像这样团结起来。

 

而后,他又一根一根分开,轻轻一拉,草

都被扯断了。他说,这就是不团结的结果,

人,也一样,如果不团结,就会被欺负。

 

一个有力的比喻,使头人们豁然顿悟

——唯有团结起来,才能自求生存!

于是,求生之火,借风助势,燃遍草原。

 

九个月后,烧杀屠掠横行无忌的

马麒军阀,退兵青海,黯然地

结束了对甘南人民长达十年的统治。

 

 

1935年,杨土司的抉择

 

        1935年9月和1936年8月,红一方面军与红二、四方面军先后长征过甘南,途径玛曲、临潭和由卓尼土司杨积庆统辖的迭部地区,行程300多公里。红军长征过甘南,在甘南大地上播下了革命火种,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革命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题记

 

史料上说,在密林峡谷和雪山栈道里行军的

红军,从未受到杨土司藏兵的阻击和堵截,

那些来自密林深处的冷枪,也只是一群

当地青年因维持生计而自发组织的抢劫行为。

 

鲁大昌不断发出的电令,在杨土司这里

激不起一丁点儿回声。这位稳坐船城

深思熟虑的一代明主,不让土司衙门的

两千名精锐藏兵,迈出卓尼疆土一步。

 

是守土自保?是情有所依?还是心有悲悯?

当我们再次打开发黄的史料,字里行间,

呈现出的,是一个藏人首领的谨慎和睿智,

是因有信仰而绝不杀戮的中年男子的意志。

 

那封藏族使者连夜带往新城的温热书信,

那个与红军达成的互不侵扰的心灵默契,

在崔古仓开仓放粮与保护流落红军的义举后,

凸现出了这位土司的长远眼光和过人胆识。

 

 

1939年,肋巴佛的命运

 

        1923年4月,年仅七岁的康三哥,被认定为十七世怀来仓活佛圆寂后的转世灵童,作了松鸣岩寺的活佛。这个经名为金巴加木措的僧人,从此周游青海、西藏等地,勤奋学经,虔诚礼佛,获得了佛教最高“格西”学位。

——题记

 

可是,1939年,当他回到卓尼,听说——

河湟事变后,流离失所的家人,逃荒到兰州;

母亲思子心切,积忧成疾,患了精神失常症;

大哥因掩护落难的红军,被国军活活打死!

 

即使肝肠寸寸断裂,也难抑制心中的悲愤,

即使亡灵夤夜出现,也无法重圆家的完整,

伤悲哪,身为活佛,连亲人的平安

都不能保护,谈何普渡众生,拯救万民?

 

那就只好揭竿而起。在康多,在勺哇,

由贫苦农牧民组成的七族组织——草登草哇

开始了抗粮抗捐抗打击抗迫害的反抗之旅,

——只有拧成一股绳,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若干年后,一位远方来的老友问肋巴佛:

“你放着活佛不当,却带领穷人闹革命,

现在,国民党到处抓你,你后悔吗?”

他淡然一笑:“为了穷人不再受苦,值!”

 

1947年1月,肋巴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成为甘南藏区第一个藏族共产党员。

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活佛啊,您以浴血奋战

的人生经历,写下了千古流芳的诗篇。

 

 

1955年,红色曼巴的医道

 

        1955年冬,玛曲尕日科部落的草原发生大火,烈焰扑向女牧民草佳的羊群。为抢救羊群,草佳的右胳膊被火烧伤。在当地多方求医后,病情仍然不见好转,草佳只好来到县医院就医。共产党员李贡接受了患者,暗下决心,要把草佳的胳膊治好。

——题记

 

伤口烂得非常厉害,加之缺乏有效的药品,

医治了半月,草佳的病情不见好转。一天早晨,

李贡起床后发现,草佳已失望地离开了。

 

怎样才能治好草佳的病?这个问题,

如一座大山,压在他的心头。在翻阅大量的

相关资料之后,他打算实施本体植皮手术。

 

他只身找到草佳说,把你腿上的皮割下一块,

贴到胳膊的伤口上,你看行吗?草佳恼怒了,

你把我的手臂没治好,还要把我的腿整坏?

 

李贡被怼得哑口无言,考虑再三,他决定

给草佳实施异体植皮手术。翌日清晨,

一块干干净净的纱布,蒙住了草佳的脸。

 

她听见剪刀和镊子发出轻响,又听见大夫

发出痛苦的呻吟。偷偷撩起纱布一看,

天哪,那大夫,从腿上割下了他的四块皮!

 

哦,这个把自己的皮肉割给藏民的好曼巴,

听说是共产党和毛主席派来的。现在,

我得含泪讲述——他在甘南牧区行医的故事。

 

 

1977年,阮亚寿的奇迹

 

        虹鳟鱼——世界名贵鱼种,素有“鱼中骄子”美称,是一种喜食动物蛋白的冷水性鱼种,原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峡谷之中,后移植日本、朝鲜及欧洲各国,其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刺少肉多、营养丰富而著称。

——题记

 

1961年10月,从上海水产学院毕业的

厦门青年阮亚寿,放弃了回故乡的念头,

他主动请缨:要去自然条件严酷的黄河首曲

实现报国的宏愿。在西风凛冽的玛曲渔场,

他暗暗立志:要扎下科学的根须。

 

他行动了。1977年4月,阮亚寿

将世界名贵鱼种——虹鳟鱼的苗子,

从山西太原空运到兰州,又星夜兼程,

用大卡车运往600公里之外的玛曲。

可是,200天后,405条鱼,仅剩53条。

 

但,活下来的鱼,平均重量达到600克,

这使他坚信:这种鱼,定能在玛曲饲养成功。

是的,当他在冰冷的水面上作业,当他得了

无法根治的风湿性关节炎,当他的右腿

落下残疾……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在距离渔场25公里处的格尔柯草场上,

一股温泉水,成为虹鳟鱼自由成长的天堂。

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带,

阮亚寿,这个戴深度近视眼镜的

知识分子,创造了有史以来的人间奇迹。


原刊于《甘南日报》2021年7月1日

扎西才让202008.jpg

        扎西才让,藏族作家,甘肃甘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散文选刊》《诗收获》等转载并入选多部年度作品选本。作品获敦煌文艺奖、黄河文学奖、海子诗歌奖、三毛散文奖、梁斌小说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等奖项。著有诗集《大夏河畔》《当爱情化为星辰》《桑多镇》,散文集《诗边札记:在甘南》,中短篇小说集《桑多镇故事集》。2017年,被甘肃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省文联授予“第四届甘肃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先后两次入选甘肃诗歌八骏,2019年又进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以基层作协会员代表身份参加了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