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印度吠陀医学、中医学、西方传统医学被称为世界四大传统医学。其中藏医是由古代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民创造的,并由后人世代流传发展成为独立的医学体系。藏医分为许多流派,其中最核心的当属藏医独特的诊疗手法,它实际上吸收了很多印度吠陀医学和中医学的精华。藏医药是中国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它为藏民族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藏医流传至今已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医学之一,虽然藏医产生的具体年份已无从考证,但其取得的成就却有目共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藏人还靠着拾荒果腹度日的时候,他们就已经通晓了许多疗伤治病的方法。藏医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藏人自从开始了农耕技术就形成了系统的诊疗理论。就拿高原上最常见的青稞酒来说,酿酒的重要原料青稞就是制作藏药的药材之一,而其独特的止血止痛疗效也正是在耕作过程中被发现的。可以说,藏医的治疗手段和藏药的使用起源于日常的生产生活,又反之应用于藏人的生活之中。

  藏医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着“隆”(气)、“赤巴”(火)、“培根”(土和水)三大因素,人生病的原因在于环境、气候和饮食起居的影响及体内三大因素的失调。其诊断方法亦采用望闻问切,尤其重视舌苔与一天之中小便的变化。藏医将疾病分为热症与寒症两大类,药物治疗分内服和外治两种,常见的如用热酥油止血、青稞酒敷外伤患处等就属于外治的方法。藏药是由多种药物配制的成药,共有1400多种,其中一部分为青藏高原特产。

  藏医典籍在历史上被称为“圣典”。第一部“圣典”是由雍仲本教创始人敦巴辛饶的儿子杰布楚西所著,其完成时间尚在佛教传入西藏之前。公元七至九世纪,西医传入藏地。这一时期进入西藏的外国人有千人之多,他们逐渐将西医的理论、诊疗技术和西药等知识普及给当地人,同时他们还将西医翻译成藏文。这一时期最有名的藏医当属玉妥·云登贡布(708~835年),他是吐蕃王朝时期最杰出的医学家,曾担任过吐蕃王的御医,是藏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人。公元八世纪以后流传下来的藏医药文献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有《月王药诊》和《四部医典》,后者收载药物1002种,方剂443个。《四部医典》至今仍被奉为藏医经典,甚至还被尊崇为蒙医的开山鼻祖。可以说《四部药典》是藏医药学不朽的奠基性著作和经典教材,它的出现标志着藏医药学作为独立的医学理论体系最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