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一种独一味培育方法’获得了国家授权发明专利。”昨日,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得到这一好消息,这也是该所首次获得发明专利。
“经过7年的研究,我们终于掌握了独一味的全套培养技术,实现了该药材的人工栽培种植技术,填补了该项技术在西藏的空白。”据该发明的专利权人刘正玉老师介绍,独一味是西藏濒危藏药材之一,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骨关节疼痛、跌打损伤引起的创伤及骨折等。
西藏有75种濒危藏药材
独一味被列入其中
独一味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种重要药用植物,广泛分布于西藏海拔2700米-4500米的高山草甸地区,另外,在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也有零星分布。刘正玉介绍,近年来,独一味的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大,野生独一味进入资源短缺期。
记者了解到,独一味主要含山栀苷甲脂、胡麻属苷、木犀草素、槲皮素、独一味素A、B、C等,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治痛、补髓接骨的功效。目前,独一味在藏成药中的应用主要有奇正消痛贴和独一味胶囊等。随后,记者采访了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据该负责人介绍,独一味是该公司主打产品奇正消痛贴的主要原料之一,每年的需求量大约在60-70吨。“在西藏,独一味虽然广泛分布,但很少有集中生长一片的情形,给原药材供应带来一定困难。”
“当初我们研究独一味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如果再不进行保护性开采,这有可能对西藏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刘正玉介绍,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藏药业发展,组织有关专家对西藏濒危藏药材品种进行了收集、整理,共筛选出西藏濒危藏药材75种,独一味被列入其中。
记者了解到,面临资源枯竭状况,研究人员将注意力转向人工培育药用植物,目前,西藏自治区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人工培育的藏药材除了独一味,还有大花红景天等,这些研究为藏药材资源保护作出了贡献。
独一味的人工培育方法研究从2006年开始,至今已有10年时间。“资金短缺和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是研究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刘正玉告诉记者,虽然困难多,但他们没有放弃研究,最终掌握了濒危药材独一味的全套培养技术,实现了该药材的人工栽培种植技术,填补了西藏该项技术的空白。
将独一味移栽到室外
幼苗生长情况良好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依例(每周三)在官网公布更新了一批授予的专利名单。西藏自治区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的“一种独一味培育方法”赫然在列。记者从该发明专利授权书看到,申请日期是2013年6月28日。刘正玉介绍,“‘一种独一味培育方法’发明专利是们研究独一味取得的成果之一,历经7年(2006-2012 年)获得成功,“我国在藏药或中药培育方面都有专利,据我了解,目前西藏藏药材培育方面的专利有5项。”
“获得专利后就有了知识产权的保护,一方面可以起到保护独一味濒危藏药材的作用,另一方面对调整西藏农牧业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意义重大。”刘正玉说,通过该发明中组织培养的方法得到的独一味试管苗,在人工种植技术时不受地区、季节和气候限制。
该发明专利培育出的独一味药效与野生独一味无差别。刘正玉说,针对这一点有科学证明。2008年7月,他们分别将独一味一年生的植株和独一味二年生的植株送 往西藏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所进行药效检测,结果显示,培育出的二年生药效成分达到国家有关规定,可以进行入药生产。“这一结果对我们以后的推广工作来说意义重 大,并且为成果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记者了解到,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在2011年与西藏自治区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合作开展独一味 研究,通过技术攻关,去年,在山南桑日县建立了独一味藏药材快繁与驯化基地。“前不久,我们将室内培养的独一味壮苗移栽到室外,幼苗在基地的生长情况良好。”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自1997年,该公司建立第一块藏药材保护基地以来,先后完成了20多个藏药材的种植栽培技术研究任务,建立了原产地保护、种 植技术研究、野生抚育三类资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