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100%使用藏药制剂,自采、自制、自用,价格低廉、疗效显著……”青海省藏医院副院长万玛拉旦日前向记者介绍该院特色,“新建成的制剂厂,能生产丸剂、散剂等12种剂型,年产量达200吨。”
万玛拉旦说,仅仅三十多年,医院就发展成藏医医疗、教学、科研、文化、药物研发、国际交流为一体的中国首家三级甲等藏医医院,成为中国藏医药一扇“窗口”。
万玛拉旦表示,该院还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和青海循化设立分院,年平均门诊量15万人次。
建院之初,该院便设立药浴科。“药浴跟其他藏医外治疗法一样,原先主要在藏传佛教寺院曼巴扎仓(医明学院)传承。”药浴科主任关却才让说,“引入现代民族医院后,一代代传承,药浴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级‘非遗’项目。”
关却才让介绍,药浴科从最早的六张病床,发展到八十多张,“高峰期,两三百人在排队,中国各地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地病患,口耳相传慕名而来。设备也从烧柴煎药,发展成蒸汽煎药、管道直达。”
“我们要打造世界一流的药浴专科。”关却才让说,明年,将投资1.6亿元人民币上马一项传承创新项目,让药浴更具规模化、科学化。
医生正在熬药。
药浴科旁边是治未病科。按《四部医典》记述,医院模拟建设了一座“光彩夺目”的药王城,展示藏药文化,城南、北、东、西四座山“无药不全,各种药物无病不治,药师佛端坐宝座……”
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完么安建介绍,采取特色外治疗法、心理疗法等,治未病科发挥藏医健康养生特色,特别是引入色彩学的冥想室,在该省民族医医院属首创。
金烙、埋线、角罐、放血疗法……曾在曼巴扎仓传承的外治疗法,在该院既遵传统手法,又借力现代设备。青海省藏医院外治科主任扎登尖措说,这些藏医特色疗法,是多年挖掘的结果,且疗效明显。
面对医院发起者们年事已高现状,万玛拉旦说,该院建成了五个名老藏医传承工作室和尼玛国医大师馆,深入整理、继承、推广名老藏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同时,多项科研项目被立项,编写《藏医药文献经典丛书》及《藏医药大典》等,参编藏医教材等专著200余部。
万玛拉旦说,为使三甲藏医医院优势向牧区辐射,他们与青海12家藏、蒙医医院建立医联体,还为青海约400家基层中藏医馆提供中藏医特色的信息化服务,建成藏医药联盟远程协诊平台。
“要抓住机遇,谋求更大发展。”万玛拉旦介绍,该院正探索藏医医疗集团发展模式,如建立藏医医疗基金,通过资本经营、联合经营、托管经营、特色经营等,谋划建立藏医养生医疗机构,打造医、养、游的“候鸟式”养老模式,将医院打造成特色优势显著的藏医医疗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