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年轻的乐队,平均年龄24岁多;这是一个业余的乐队,乐队中的四个乐手均有自己的工作;这是一个令人称奇的乐队,四个乐手中无一人识谱;这还是一个充满着无数未知和无数可能的乐队……
年轻、业余、不懂谱、未知和可能,单就这些词语来看,这几个坚持称要做真正的藏族音乐的小伙子,要走的路还太长太长。什么样的音乐才是地道的藏族音乐,才是真正的藏族音乐?没有确切的答案!几个如此年轻的小伙,靠着自弹、自唱、自创,闯进这个博大的领域,会不会让它流于形式,陷于媚俗?同样没有答案。然而他们都在寻找,都在思索……
“九眼石”初现
2003年的4月,拉萨城外巴尔库小村庄的一间平房里,几个爱音乐爱到痴狂的青年聚到了一起,组建“九眼石”乐队。并非刻意寻找,几个人,在买乐器的地方相识,在音乐里结缘。那些日子很是快乐。几个人,躲在这炊烟醉人的小村,喝青稞酒,看门前油菜花开,你弹我唱,你歌我随,每个人都是创作人,每个人都是主唱。
人是业余的,乐队也只能说是业余的,但心是专业的。
几个人都有工作,所以,每次下班后他们都要急匆匆地从市内赶到巴尔库,排练一两个小时后,还要打车到市内的一家西餐厅去驻唱,当然,那时的驻唱,无任何报酬。小伙子们想过,要做音乐,就得练习面对听众,就得听听观众的想法,而这个西餐厅,有很好的环境。
最初,听“九眼石”的多为老外,一两个月后,拉萨本地的许多生意人也坐到了他们的听众席上,乐队演唱完后总是博得满堂喝彩。驻唱是不收费的,做音乐离开钱却是不行的,所以经济吃紧的情况无法避免,但无人抱怨。几个人更关注的,是如何把歌唱好了,把歌唱响了。
转机来自2003年11月,西藏电视台200期《七色风》综艺节目中,“九眼石”的声音随一曲《愿早日相见》被观众熟知。2004年6月,小伙子们自费出的专辑《听觉盛宴——九眼石》面世。CD和磁带的总销量达到4万张以上。
之后,2004年,拉萨电视台雪顿节晚会上,“九眼石”又以一曲《雪顿节》亮相,并深受听众喜爱。那些日子,拉萨的大街小巷里飘着的都是“九眼石”的声音。最使小伙子们自豪的,是西藏人民广播电台藏语频率的节目中,每有“九眼石”的歌曲上榜,总是排在榜首。
2005年春节藏历新年,小伙子们为了西藏电视台春节藏历新年晚会,专门创作了歌曲“新年”,并到成都制作,但回来时已错过时间,与晚会擦肩而过,这颇有些遗憾。
“音乐是用来听的”
小伙子们对自己是谱盲并不感到难堪,他们用心地听,听那些草原上传来的音乐,听那些雪山上唱响的音乐,他们感受得到音乐的高度。静下心来,就开始弹自己想弹的,唱自己想唱的,一个人弹起来,就有人和,哪里高哪里低,哪里是鼓哪里是吉他,脑子里都想着呢,不用写谱,不用记录,反反复复,一来二去,一首好歌出炉。
平时的练唱没有问题,但到了录音室,没有谱,音乐制作人还真为难。但也没问题,小伙子们自己都能做,他们的两张专辑都是在亚东的神鹰音乐工作室制作出来的,第一张专辑的封面上,艺术总监就是亚东和他们自己。
音乐做出来了,小伙子们不拍成VCD,而是只做CD。“音乐是用来听的,不需要其它东西给它增色,也无以增色。”尼玛平措如是说。
打造最好的“九眼石”
我们用最好的音乐,打造成最好的九眼石送给听众。从第一张专辑到将要面世的第二张专辑,坚持藏语演唱是小伙子们的原则。“九眼石”只想做藏族最原汁原味的音乐,他们要把音乐的神经延伸到藏族音乐的最底层。他们相信:民族的,就是时尚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我们不能不佩服他们,四个人中,没有一个人是学音乐出身的,四个人中,没有一个是识谱的,但他们,有一股对音乐的痴情,有一股对音乐的执着。凭着这一股热情,这一股执着的劲儿,我们相信,他们会做出更好的音乐,在音乐的路上,他们会走得更远。
九眼石乐队简介:
九眼石本为一种石头的名称,系石中极品。小伙子们给自己的乐队取名“九眼石”,是希望自己的乐队能把最极品的音乐做出来。乐手简介:阿旺次旦:鼓手兼歌手,西藏大学图书馆职员;达瓦多吉:贝司手兼歌手,航空旅行社导游;边巴扎西:主音吉他兼歌手,神湖旅行社导游;尼玛平措:节奏吉他兼歌手,实验小学英语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