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是藏语音译,意为绘制在布面上的“卷轴画”,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绚丽奇葩。15日,由大连市旅顺博物馆和内蒙古包头博物馆共同主办的《藏传佛教唐卡艺术集粹——内蒙古包头博物馆藏唐卡大连巡展》在旅顺博物馆拉开了帷幕,旅顺市市民可以近距离感受唐卡艺术带来的震撼。展览将持续到9月12日。
40幅清代唐卡亮相
15日上午,记者走进旅顺博物馆唐卡艺术展厅,40幅唐卡艺术品吸引了不少参观者。据介绍,这些均为清代作品,依据绘画内容分为佛像、菩萨与佛母、金刚、护法神、高僧与大德、曼陀罗与佛塔六大部分,是包头博物馆从馆藏百余幅唐卡藏品中遴选出的精品。展出的唐卡中尤以“蒙式唐卡”最为珍贵,为国家一级文物,名为《佛传画》、《尊胜佛母》、《绿度母》、《六臂大黑天》、《宗喀巴》和《八大灵塔》等8幅作品为国家二级文物,还有四件是国家三级文物。据包头博物馆研究馆员王磊义介绍,这些唐卡的收藏缘自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上世纪80年代,馆内一位工作人员在废品收购站发现了一堆“破布团”,凭借多年工作经验,他觉得这很可能是文物,于是以每公斤6分钱的价格收购了这堆“破布团”。经鉴定,这些就是珍贵的唐卡,不过当时画面已经被破坏,为了重新修复好,博物馆找到了很多艺人,按照唐卡的传统技法用丝绸进行了缝裱。
历经千百年仍不褪色
据了解,唐卡最早出现于唐代,至明清时期,唐卡艺术达到顶峰,各种流派、风格大量涌现。唐卡主题中最常见的是宗教画,一般在中心位置描绘主要人物,从画面上角开始,围绕主要人物,将场景、其余人物布满一周。小型的唐卡不过咫尺见方,画面构图却很完整,大型的唐卡面积可达几十平方米甚至上百平方米,极为壮观。
唐卡绘制用料十分讲究、独特。绘制唐卡的颜料是从矿物、植物和纯金、纯银中提取加工而成的,有的唐卡甚至还用各类珠宝研制成粉末绘制。在古代唐卡绘制中,采用了大量传统的工笔重彩技法。所用颜料均为矿物及植物颜料,并在颜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动物胶和牛胆汁。因此,古代唐卡虽然经历千百年仍然色泽鲜艳,栩栩如生。与其他佛教物品一样,唐卡在一幅作品完成之后,要进行“开光”仪式,通常在其背面写有颂经、咒语,有些还印有章印和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