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学与藏学研究者,于5月底至6月初在安徽大学首次“碰撞”。这是首届安徽省西藏文化周“藏学与徽学对话交流活动”,皖、藏学术研究专家们各抒己见,研讨了两大地方学的发展前景。

藏学是研究藏区自然环境、藏族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藏族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研究范围既包括境内卫藏、安多、康巴地区的藏族,也包括域外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和欧美等地的藏族。目前各类专门的藏学研究机构有50多家,学者2000多人,主要分布在北京、西藏、四川、青海、云南和甘肃等地。

徽学与藏学、敦煌学并称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的显学。与后者相比,藏学研究的一大特点是与现实紧密结合: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西藏的社会稳定,促进藏区经济的发展,研究西藏和其他藏区的藏族问题与宗教问题,都是新时期藏学的主题。与现实的紧密联系其实从藏学诞生时就初现端倪,只不过,在大陆学者长期缺席国际会议的情况下,国际藏学研究一度出现“一边倒”的情况。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许多外国学者能深入西藏和其他藏区从事研究,使近来藏学领域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变化,即国外学者对藏区现实问题的关注与日俱增,且研究成果更客观,国际藏学研究领域里的各种不和谐因素正在减少,关注境内社会经济发展的文章明显增多,中国在国际藏学领域里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不少领域其研究成果已达到相关研究的最高水平。

“研究藏学是我选择的生活方式。”四川大学当代西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涛博士在会上说。李涛对藏学研究有许多建议。比如,加强学科建设,明确学科归属,解决序列安排的基础性问题。提高我国学者的对外学术交流能力,既要懂得藏语,又要懂得外语,不能因为语言的障碍失去展示和交流的机会。考虑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在研究方法和论文的表现手法上与国际接轨。在现代社会,尽可能地利用网络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关注研究内涵的问题,切不可把学科孤立起来就事说事,而应利用各个不同学科的方法来研究,眼光开放以获得更多知识。徽学研究者们同意,这些建议对于徽学的研究也不无借鉴。李涛表示,她欢迎交流,希望两地能够互相帮助培养学生和研究人员,相互借鉴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以期互为呐喊,共同推动地方学、区域学、专门史、民族学以及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徽学专家们也表达了一致的希望:以此次本次交流为开头,促进两大学科,甚至三大学科的共同发展。

藏学的故乡在中国,但藏学的这一名称是19世纪由匈牙利藏学家乔玛首创的,后发展为Tibetology,意为研究西藏的学问。徽学目前的官方名称还是HuiStudy,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翻译。这也许意味着,较之于藏学,徽学的国际化之路可能更为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