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大佛
2005年8月4日清晨,拉萨郊区哲蚌寺和色拉寺的展佛仪式拉开了一年一度雪顿节的序幕,同时搭起了一个展示藏族文化精粹的大舞台。
喇嘛乐手 众人祈祷
“雪顿”原意为“酸奶宴”,成为拉萨地区的民间节日已有300多年历史,最初是僧侣经过夏季闭门静修,与老百姓共享初秋美景与丰收美食的欢乐聚会。后来,寺院难得一见的盛大展佛仪式成为节日的开端,藏戏等特色民间文化活动则成为节日的主角,雪顿节又有了展佛节、藏戏节等别称,其隆重程度仅次于藏历新年,而节日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所处季节的舒适性又远胜藏历新年。
“你看,这幅佛像唐卡大得盖满了整个山坡,色彩丰富得似乎用尽了世界上所有的美丽元素。站在山脚下,只觉得被浓郁的藏族文化气息包围着,心跳都加快了。”来自上海的平面设计师盛康明说。
在来自美国费城的青年杰米·格林看来,今年哲蚌寺的展佛让他第一次领略了西藏民间节日文化的魅力。他久久凝视着山坡上的佛像唐卡说:“我没想到藏族的传统文化保留得这么好。僧人的法事以及老百姓排着队向佛像抛洒哈达的活动都是那么熟练、有序、自然。”
哲蚌寺今年展出的佛祖释迦牟尼像唐卡长40米、宽37米,天刚亮卷成筒状由寺院大殿抬出时,需上百名年轻僧人合力扛抬。一路上有五彩的经幢和伞盖开道,有数米长的法号和诵经声伴奏,有柏树枝燃烧的香烟围绕。几万名来自西藏各地的群众以及海内外游客将佛像唐卡所在的山坡围成了一个巨大的圆圈,展佛活动显得格外隆重而神圣。
46岁的拉萨市民尼玛次仁已记不清看过多少次展佛,只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第一次恢复展佛时,通往哲蚌寺的山路还非常狭窄难行,寺院的大多数殿堂也没有维修重建。他说:“你看现在,哲蚌寺不仅已恢复了历史原貌,而且汽车可一直开到寺门口,这么好的条件是过去没法比的。”
雪顿节自然不能没有酸奶。在前往哲蚌寺、色拉寺的山路上以及展佛台周围,一处处酸奶摊点成为人头密集程度最高之地,其中尤以藏族农家自制酸奶最为抢手。拉萨一家旅行社的蒙古族导游阿英格说:“我们吃了酸奶、看了展佛,还要带着游客去罗布林卡和龙王潭看藏戏。为期一周的雪顿节的精彩好戏刚刚开场。”
相关链接:8月,西藏雪顿节的召唤
雪顿节是西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千千万万的佛教徒从全世界涌向拉萨,以最虔诚的心、一步一个顶礼膜拜,朝圣道至高无上的佛祖。最隆重的晒佛仪式、最欢腾的藏戏表演,还有赛牦牛、歌舞表演,神秘的西藏风情尽在眼下。
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雪顿节。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的节日。佛教信徒们到山上去修行,修行完毕时家里的亲人带着酸奶到山上去迎接他们,在回家的路上人们吃酸奶、跳舞、唱歌。因此,雪顿节的意思是"酸奶节"。从17世纪开始,雪顿节定为藏戏节,每年此时,西藏各地的藏戏主要流派会聚在拉萨罗布林卡连续几天进行表演和比赛,其场面热闹非凡。
最虔诚的时刻——哲蚌寺晒佛
早上8点钟,哲蚌寺背后的半山腰上,在第一缕曙光的辉映下,伴着凝重、庄严的法号声,一幅500平方米的、用五彩丝绸织就的巨大释迦牟尼像徐徐展露出祥和的容颜。……数万名信徒和深受感染的游客无不双手合十,顶礼膜拜。
哲蚌寺,是公元1416年由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四弟子“降央曲结”所建,占地25万平方米,是西藏最大的佛教寺院,建筑群分4500平方米的措钦大殿、堆松拉康三世佛殿、四大扎仓(经学院)、甘丹颇章大殿等,因其白色外墙建筑依山而建,从远处看来像很大的米堆,而米堆在藏语称作哲蚌,这就是哲蚌寺名称的由来。
藏戏,来自悠远雪域文明的声音
藏戏演出为另一重头戏,不可不看。从雪顿节的第二天开始,在罗布林卡、布达拉宫对面的龙王潭公园内,藏戏每天不停歇地从上午11点直唱到暮色降临。据说,因为时间有限,这已经是提取剧目中的精华部分,否则一出戏会唱上几天,表演者自得其乐,观赏者更是乐此不疲。
卡垫铺在草地上,亲朋好友闲适地围坐在一起,摆上一路背来的青稞酒、酥油茶,还有自己做的各种藏式点心,很多藏民一边听着藏戏,一边摇着手中的转经筒,或是捻着佛珠。
藏戏的故事,有《诺萨法王》、《文成公主》等,其高亢动人的唱腔、抑扬顿挫的独白、神奇瑰丽的脸谱、古朴肃穆的服饰、优美动人的舞姿,历经600余年的洗练,藏戏散发着一种浑然天成、底蕴丰厚的独特魅力。
当藏戏独具一格的鼓乐声响起并渐入高潮时,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遥远;同时又油然而生一种亲切,因为唱腔中跃动着一种原始生命的韵律,会不经意间与你的心跳契合。
古风犹存的表演,流传久远的故事,加之台下的酥油茶、青稞酒散发出的醇香……,让人悠悠然不知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