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在2万多年前就有居民了。而在冰川期,西藏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就像一颗被包裹得好好的冰胶囊,这些居民都生存了下来,直到1万多年前才有第二批居民进入了西藏。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最近对西藏地区的居民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采样,通过线粒体的研究比较对西藏地区居民进行了“基因普查”,首次揭示了西藏地区居民的来源。

  据课题组负责人介绍,过去考古学界曾经在西藏南部的山壁上发现过2万多年前的人留下的手印,但是并没有明显的证据显示西藏地区的人群是何时迁入的。目前Y染色体也在做“普查”,但是由于Y染色体是父系的,在过去,由于居民的不断更替,或者在群体征服的情况下,Y染色体很可能会被一遍又一遍地“洗牌”,而通过母系遗传的线粒体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够传承下去。因此,通过线粒体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历史的最深处。此次调查主要针对西藏那曲、阿里、日喀则、山南地区、拉萨等10多个采样点,并且还对藏族以外的门巴族、珞巴族等民族进行了调查。

  通过对线粒体的全测序,根据线粒体上总体积累的变化构建详细的进化谱系,并以此来确定西藏地区居民的来源以及演变,科学家发现,西藏居民最早来自于北亚人群,最早进入西藏的人群非常接近蒙古和布里亚特(即贝加尔湖区域)等地区的北方人群。大约在3万年前至2万年前进入西藏。由于2万年前到1万2千年前之间是全球冰川期的顶峰,全球的大部分山顶都被冰雪覆盖,北温带的北部也被厚厚的冰原覆盖,由此当时大部分地区都被冰川包裹的西藏,完全不适合人类居住。只有拉萨附近的雅鲁藏布江边的藏南河谷地区由于海拔较低,形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绿洲,成为这一人群的“诺亚方舟”。而在冰川期结束后,才有第一批后来的东亚人进入西藏,形成了现在的混合人群。

  在此次调研中发现,有几个特殊的线粒体类型只有在西藏地区才有。但科学家表示这些类型的来源,究竟是在西藏地区经过多年发展以后形成的,还是原本很普遍但是其他地区消失了只在西藏地区才得以保存,目前还不是很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根据此次调研结果,课题组还将对西藏地区居民的高原适应性进行基因调查,也许可以发现为何当地居民携带氧的效率更高,而且更适应高原的生活。调查还发现,西藏山南地区的民族与藏族完全不同,是从云南西北地区迁移进西藏的,并没有通过青藏高原迁移,而且基因的多样性非常低,这将为疾病基因的研究带来更多的便利。此次西藏地区的“基因普查”结果刊登在美国的《体质人类学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