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绘制亚洲的历史与文化”国际研讨会现场

    2011年6月18日至19日,一场主题为“佛教:绘制亚洲的历史与文化(Buddhism: Mapping Asia’s History and Culture)”的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印度、日本、蒙古、缅甸、尼泊尔、新加坡、韩国、泰国和越南等亚洲国家的佛教学者与会,就佛教这一亚洲共同的文化纽带进行深入交流,以期增进亚洲各国的理解与合作。

     此次研讨会由印度驻华使馆、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北京大学印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于18日上午10点整在北京万豪酒店隆重开幕,印度驻华大使苏杰生、印度比哈尔邦首席部长尼蒂斯·库马尔、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郝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北京大学印度研究中心副主任姜景奎教授、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副主席Yogeshwar Varma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开幕式上,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在开幕式主旨发言中,回顾了佛教从汉代正式传入中国,到魏晋隋唐时期得到极大的发展,再到宋朝以后,在平民百姓中得到广泛传播的发展历史,并由此得出结论:在佛教从印度传向整个亚洲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佛教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枢纽地位,前承印度佛教之胜概,后启东亚各国佛教之肇兴,对亚洲地区产生了广泛深入的影响。中国佛教的茁壮成长自始至终都根植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沃土。佛教悲智双运的核心内涵正是通过深具大乘气象的中国文化而得到圆满的开显。这是中国文化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巨大贡献,也是佛教跨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发展的成功范例。中国佛教的历史经验,在佛教迈向全球化的今天,势必给予人们深刻的启迪,并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副主任、印度外交部联合秘书Yogeshwar Varma先生声明,今年是泰戈尔诞辰150周年,将计划举办几场探讨印度哲学文化的交流活动。本次会议的目的在于探讨印度文化研究的新成果、印中文化交流的新渠道、佛教对印中文化的影响。

    印度比哈尔邦首席部长库马尔致辞认为,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和比北京更好的地方来举办这次佛教国际会议。比哈尔作为佛教诞生的摇篮,乃佛陀证入究竟涅槃之处,更是全世界佛教徒的朝圣之地。目前,在各方的帮助与支持下,比哈尔正致力于那烂陀佛教大学——古代佛教文化中心的复兴,以促进佛教文化的交流研究。他希望未来两天的大会能从更多角度对佛教作出深刻的诠释,为进一步的合作找到更广阔的渠道。

    印度驻华大使苏杰生着重指出,惟其当前亚洲的经济增长呈不可逆转的奋进之势时,亚洲才能在自己的历史与文化中重新找到自我准确定位。近期那烂陀大学的复兴、中印之间百科全书式的文化接触、印度在中学开设汉语教育的计划,乃至今天佛教国际会议的举办,都是中印双方持续有力的互动的呈现,终将重新发掘双方文化在根本上的同一性。

    当日下午的学术研讨分为三个议题:“佛教与亚洲空间” “佛教的传播”“佛教的艺术与建筑”。来自中国、印度、尼泊尔、新加坡和日本的学者分别就其最新研究成果发表了主题演讲。

    据介绍,北京大学历来重视佛教研究,汤用彤、季羡林等大师辈出,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而今印度研究中心、南亚学系、哲学系、历史系、日语系、东南亚系等系所中心更构成了一支强大的佛教研究队伍,研究对象不仅包括中国佛教历史文化,还包括印度佛教、东南亚佛教和东北亚佛教等各个方面,并由此发展出中印文化交流等一系列新的研究领域。北京大学印度研究中心和南亚学系是当前中国高校中对印度佛教的研究开展得最为全面的学术机构,同时也是该领域最重要的学术平台,并一直致力于推进中国与南亚国家,尤其是与印度的友好往来,将进一步发展自身的优良传统,做好中国印度学的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和对外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