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天祝各个寺院的僧人迎亲鲁迦堪布佛
手捧哈达的善男信女

       2015年8月9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赛什斯镇成千上万的藏传佛教信徒迎请鲁迦堪布佛,前往祝隆寺新修建的囊谦,举行开光仪式。
       祝隆寺,原名赛什斯寺,位于古城地区,也称古城寺,藏语称“噶丹绕吉琅”意为具喜兴旺洲。位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赛什斯镇古城村。清乾隆二年加夏然坚巴·罗哲嘉措修建,原与东大寺为母子寺。
       东大寺,藏语称“大通贡钦贴达吉琅”,意为大通寺闻思振兴洲。该寺修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根据西藏嘉赛仁波切的授记由当地僧人喜绕尼玛(即鲁迦喇嘛)修建,寺址在水磨沟,后迁往现址。
       祝隆寺处在四通八建的位置,往东约68公里是312国道线和天祝县城,(县城往北是武威市等,县城往南是兰州市);寺院往南约60余公里是永登县连城镇,往西约95公里是青海省西宁市。祝隆寺门前有一条清澈的河流,靠山像一只将要腾飞的凤凰,人们称“凤凰展翅”,照山(前山)像一头站立着的大象和一只蹲坐着的雄狮,注视着眼前的这块风水宝地,人称“狮象把门”。
       昔日的祝隆寺宝刹建筑宏伟,精雕细缕,佛像庄严,宝塔凌云,佛灯辉煌,香烟缭绕,整个神洲风调雨顺,政通人和。甘青两省的信客往返不止,在僧侣们的阵阵诵经祈祷声中唤回了不知多少苦海梦中之人,在悠扬的晨钟暮鼓声中惊醒不知多少世间名利者。
       祝隆寺这座古刹始建于大清乾隆二年,(即1737年),是加夏然坚巴·罗哲嘉措大师与几名高僧大德接受当地新教群众的请求,在此传经讲法,教化衆生,众弟子受大师的点化,顿悟像佛,便发心贡献土地,大师抓住这个契机,寺院众僧出了一部资金购买了当时姓苏氏家族的墓地,并修建寺院,寺院落成后命名为“祝隆寺”“噶丹绕吉琅”。
       该寺寺主活佛是嘉赛仁波切。寺院原建筑主要有:措钦堆康(大雄宝殿)两座,贤康(弥勒殿),赞康(护法殿),吉哇(总食寺院),怀佐康(藏经阁)各一座,释迦哞尼殿,活佛囊钦6座(释迦囊,菩萨囊,丹玛囊,嘉义囊,钱佐囊和鲁迦囊)。
       寺院原大雄宝殿左侧约20米处的弥勒佛殿建筑属砖木结构的四层楼阁,内今弥勒佛木雕佛像一尊和其它大小各异的铜佛像数尊。弥勒佛像建造于乾隆五年(即:1740年)仲夏,具高度可达四楼顶层的顶部,约有11.20米,雕塑工艺堪称雕塑细琢,据说,在中华民国期,这尊木雕大佛还为鲜救地方百姓身患瘟疫大病显过神灵,佛像的主身上下都出满了小疙瘩,佛像四部甚至都变了形,这异常的出现,是作为瘟疫到来的征兆,也震惊了主寺僧众。寺院时任法台释迦佛和鲁迦堪布佛等活佛及寺院主管部门经研究决定后并委托二位活佛到青海佑宁寺请示上官仁波切并邀请士官佛来祝隆寺主持举办诵经祈愿法会,法会为期七天。法会过后不久,木雕大佛上面的疙瘩也逐渐消失并恢复了原貌,解救了民众的疾苦。
       1936年仲夏的一天,法台释迦佛与土官仁波切授寺管部门的委托到青海塔尔寺邀请班禅大师的经师姆涅仁波切到祝隆寺主持了一次时轮灌顶大法会,期间姆涅仁波切亲临弥勒佛殿顶礼朝佛,经师对这尊木雕大佛十分赞赏,同时,经师对祝隆寺的僧规给予了高度评价。
       祝隆寺更值得继承和弘扬的是一年一度举行的贡净水法会,从此以后,寺院定于每年的农历五月十八至二十八日为净水善事节,法会为期十天,延续至今,据说寺院的净水善事法会在当地是别今神奇的法会之一,假如遇上干旱之年时,当地百姓特别期待寺院五月十八贡净水法会,说来也特别神奇,也相当灵验,就能满足民众求雨的心愿。为此,当地百姓又将献净水法会称之为“求雨”法会。
       祝隆寺原归属措哇(部落)为赛什斯,贾雅,贡觉,钱佐,仙益,丹玛,加毛,苏戈,八族。
       1958年文革时期全寺共有驻寺活佛6名,僧侣270多人,僧舍900多间,寺院有土地数千亩,草原和林区,有牛羊3000多头,1956年寺院由永登县划归天祝县。
       百年古刹,历经沧桑,可叹在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号角中成了废墟,那悠扬的钟声也瞬间消失了。
       祝隆寺属赛什斯镇管辖,于天祝胜景小三峡的金三角地带,背靠金沙峡,脚踩先明峡。世界上水利工程之最的亚河第一倒虹吸工程就在先明峡。
       寺院重建于一九八二年七月,在原鲁迦堪布仓囊的基础上,先建起了小经堂三间,又于二〇一〇年至二〇一三年筹措资金5万元,先后新建僧舍五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