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地震局局长朱荃告诉记者,西藏自治区地震局将与自治区地勘局联合考察一处意外发现的1950年察隅墨脱8.6级地震遗址。这一地震是中国有记录以来震级最高的地震,在亚洲位列第二。中国首个藏族工程院院士多吉也将参与此项考察活动。

这一遗址位于西藏东南部米林县派镇直白村,是今年5月地震部门工作人员在考察时发现的,距离察隅墨脱8.6级地震震中约80公里,直白村的地震烈度相当于汶川地震震中烈度10度。朱荃认为,与更多已遭受破坏或者路途遥远的遗址相比,考察这一遗址的意义在于地震造成的巨大破坏现象50年后仍保存完好,且遗址靠近著名景点南迦巴瓦峰,更方便游客参观。

朱荃指着拍摄的遗址照片介绍,根据现场的地质地貌推测,当年巨大地震发生时曾造成山崩地裂。在现场,满目是被切割和崩塌的山体,以及巨大的堰塞湖遗迹和雪崩、冰川垮塌痕迹,有很多山体有着宽上千米、高数百米的山体切割面,河流、地表的破坏都可以直接看到。有些可能是山体崩塌,有些是雪崩造成的泥石流对山体进行切割,更多的细节仍需要进行详细的科学考察后得出。

米林县副县长雍尚荣介绍,由于地震后造成堰塞湖,直白村原址被淹,居民现均搬离到另外一处高地,相对保存了这一遗址的原貌。

据史料记载和当地村民回忆,1950年8月15日8.6级地震发生时,直白村附近的南迦巴瓦峰发生大雪崩,造成雅鲁藏布江堵塞,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

1985年至1986年,西藏自治区地震办公室、四川省地震局、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和地质研究所共同对1950年的察隅墨脱地震进行了科考。但受当年科考条件限制以及山高路险和人力较少等原因,调查范围不广,工作不够深入。

朱荃认为,在这一地区开展科考、科普教育和旅游开发都非常有意义。他认为,墨脱和察隅地区是印度次大陆和亚洲大陆碰撞的接触点,我们称为“东构造结”,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对了解青藏高原的地壳运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