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的青海西部,荒凉而寂静的草滩沐浴在和煦的春阳里,汽车驶过绿意初泛的草滩时,偶尔会有星星点点的嫩绿映入眼帘。一路上,彭敏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道路两旁那一丛丛白刺。
彭敏在寻觅一种寄生于白刺、被当地牧民称为“锁严子”的植物,他想通过自己对这种植物的研究,向世人揭示它不为人知的一面。
彭敏寻找的这种植物叫锁阳,因生长地区的不同,它还有几个生动而有趣的名字:不老药、地毛球、锁严子……除青海外,它还广泛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地区。
彭敏是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藏药现代化中心研究中心主任、青海省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对于他来说,锁阳并不仅仅是一种可入药的植物,它更是青海精神的一种体现。
顽强的生命
锁阳是一种寄主专一性相对较强的寄生植物,一般寄生于白刺属植物的根上。即使在生长环境极其恶劣,哪怕缺氧、低温干燥、狂风、受紫外线照射、昼夜温差大,它依然能够以极强的生命力来适应恶劣的生境。因此,在我国荒漠化、半荒漠化地区,都能寻觅到它顽强的身影。
彭敏的童年是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草原上度过的。在他的记忆中,那里始终生长着大量的锁阳,只不过那时,他对这种后来成为自己研究对象的植物知之甚少,在他眼里锁阳与草原上的花花草草是一样的,他时常与伙伴一起到草原上挖食。彭敏说,在当时,牧民们司空见惯的锁阳一度成为大家的裹腹之物。后来他才知道,锁阳含有淀粉,这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足以救活很多人。
彭敏介绍,青海省的东部农业区、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有大量锁阳生长,尤以海西州的茶卡、都兰、德令哈、格尔木等地分布居多。尽管生长在海拔3500米的高度上,它始终以较强的生命力和特殊的适应性,成为我国沙漠化区域范围内资源储量较为丰富的沙地植物资源之一。
有趣的采挖过程
周玉碧是彭敏的学生,一次次跟随导师辗转于西北地区采样的经历,是周玉碧最难忘的记忆。
为了对西北地区锁阳资源储量以及不同区域锁阳资源的特性作出科学评价,2003年起,彭敏开展了对西北地区锁阳的采样及研究工作。
格尔木,一处季节性河滩。在片片芦苇丛中,周玉碧发现了隐藏其中的白刺,白刺四周那些若隐若现的红色植物更是牢牢地攫住了他的眼球,经验告诉他:这就是大家苦苦寻觅的锁阳。它大部分埋于地下,顶端上部约有两厘米露出地面,其上还有纵沟、不规则凹陷及鳞片。
周玉碧与同事开始用手刨,白刺根、芦苇根纠结在一起,采挖进度很慢。由于采样要求植株不能被破坏,因此大家小心翼翼地扒开盘根错节,一株十几厘米长的红色的锁阳呈现于眼前。
锁阳为多年生肉质寄生草本植物,整体呈暗紫红色或棕红色。地下茎短粗,呈圆柱形,基部粗壮,高的有几米,矮的仅有指头长。土壤环境不同,锁阳吸收的营养成分不同,使得锁阳的口味有差异,一般来讲,沙漠土质的锁阳较甜,盐碱地的较涩。但是,口感的不同并不影响它的营养成分和医学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