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后,由北京军区某工兵团、武警总医院医疗救护队和国家地震局组成的中国国际地震救援队110名队员14日晚抵达玉树结古镇,连夜展开救援。与此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队陆续抵达玉树。
地震后的结古镇街头,来来往往的救援车辆呼啸而过,救援人员在废墟前彻夜救人。目前,灾区仍然余震不断,救灾工作阻力重重,灾区出现饮水短缺。
物资匮乏 各方面保障面临严峻考验
在通往玉树的路上,可以看到,来自全国各地满载援助物资的车和贴有“抗震救灾”字样的救护车、警车源源不断开赴灾区。
目前,救灾工作面临人力、物力、财力多方面的严重匮乏。由于当地海拔较高,在3700米以上,救援人员的体力、物资、技术等保障都面临严峻的考验。据介绍,随着灾情的扩大和救援人员陆续抵达,灾区出现饮水短缺,特别是伤员和救援部队急缺大量饮用水。
秩序混乱 围观群众多语言不通
14日晚11时许,记者来到结古镇民族旅社救援现场,地震中这所四层旅社完全垮塌。据现场群众说,废墟下可能埋着近百名群众,生死不明。
一位救援人员说,由于水渠垮塌引发大水冲毁道路,很多例如液压撑杆的救援设备无法运送到灾区,所以现在只能用破拆器械进行救援,救援工作很缓慢;其次语言不通、现场秩序混乱也给救援工作增加了难度。
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60名救援人员于14日晚9时许到达结古镇开展救援。在民族旅社救援现场,23名救援人员和3条搜救犬在紧张地忙碌着。
“由于现场是粉碎性坍塌,加上我们刚从北京赶来,高原反应比较强烈,围观的群众太多,现场秩序有点乱,救援难度较大。”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救援人员魏建民说。
高原反应 搜救犬缺氧有时难工作
在现场,救援人员在一次次的余震威胁中不断爬上废墟,敲击着水泥板,并向废墟中喊话。
15日凌晨1时半,废墟中传来微弱的敲击声。“有生命迹象。”现场沸腾起来。随后,一名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女子被拖出废墟,成为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当晚救出的第二个生还者,围观群众中爆发出阵阵掌声。
但在狭窄的空间连续作战,救援队员的体力消耗很大。不少救援队员体力消耗过大,互相倚靠着在现场休息,脸色疲惫。
凌晨3时许,在玉树州职业技术学校救援现场,救援同样存在难度。该校高中部女生宿舍平房完全坍塌,职成部电教楼部分坍塌,已经挖出20多具学生遗体,目前至少还有20名学生埋在废墟瓦砾之下。负责救援的青海省消防总队果洛州支队支队长刘金说:“我们凌晨赶到这个救援点展开救援,目前看最困难的是坍塌太严重,人员根本无法进入。”
一直在现场参与救援的该校工会主席常志强说:“可能因为高原反应,搜救犬有时根本都不工作。救援工作困难很大。”
中国国际地震救援队副总队长、医疗救援队队长侯世科也说,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为救援工作带来一定难度。由于高寒缺氧,一些救援队员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眩晕。
水库排险 禅古水电站险情解除
昨天,国家防总透露,国家防总、水利部工作组已抵达抢险一线指导工作。经专家现场指导,加大了抢险力度,一度出险的玉树县城上游的禅古水电站蓄水已基本放空,水电站厂房用电已恢复,放水闸门启闭正常,该水电站险情已解除。玉树州其他水利设施震损情况仍在进一步核查中。
地震后,青海省防指派出两个工作组赶赴玉树震区协助抗震救灾,并集结4支水利应急抢险小分队驰援灾区,开展供水工程查险抢险和水质净化处理等工作,保证灾区正常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