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下午,在北京召开了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文明委主任刘云山会见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和提名奖获得者并在座谈会上讲话。13日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了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六部门组织的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
据悉,在本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中,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盐井中学校长嘎罗被授予“全国助人为乐模范”荣誉称号、甘南州迭部县尼傲乡原妇联主任冷木被授予“全国孝老爱亲模范”荣誉称号。
此外,西藏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中心播音指导洛桑曲培、生前系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聂拉木县樟木镇扎西通卓林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的白确、生前系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土布加乡夏如村第五联保户户长的罗布、西藏自治区西藏卓玛医院董事长单增卓玛、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西藏金路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索朗旺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聂拉木县樟木镇帮村居委会妇女主任巴桑德吉、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藏医院院长仁青7名藏人获得“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荣誉称号。
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于2015年4月启动,历时半年,按照群众广泛推荐、层层遴选审核、社会公示监督以及万名公众代表和评委会投票等环节,共评出62名全国道德模范和265名提名奖获得者。这些模范人物事迹突出、深孚众望,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先进性、示范性。
全国道德模范每两年评选表彰一届,前四届共评出214名全国道德模范和933名提名奖获得者。评选表彰活动集中展示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充分展现了我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对于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嘎罗,男,藏族,1972年3月生,中共党员,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盐井中学校长。
注重师德、爱生如子,善帮乐带、扶贫帮弱,建立“贫困学生档案”资助30余名学生完成学业;经常利用自己所学所长,热心帮助职工和周边农牧民,被称为“爱心教师”。
1995年7月从事教学工作以来,他先后资助30余名学生完成学业,金额达10万余元。工作之余,他经常翻山越岭,步行数公里家访,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建立“贫困学生档案”。一次,当他得知一个学生考上青海师范大学却上不起学时,立即步行15公里,赶到学生家中,把2000元钱交到学生手上。2005年至2008年期间,他从云南、四川等贫困地区招收15名孤儿在盐井中学就读,自己出资给这些学生购买学习用品、日常用品,还给他们零用钱。
盐井一直没有闭路电视,都是靠卫星电视信号接收器接受电视信号,而且会调信号者寥寥无几,嘎罗就是其中一个。不管是谁,一旦卫星接收出现问题,只要一个电话,他都会及时赶到。有一次,他在给一位牧民调电视时,一蹲就是3个小时,因为大脑缺氧,晕倒在地。
嘎罗竭尽所能帮助他人。一次,正值秋收秋种季节,一户人家只剩下一位70多岁的老人,老人家拨通了他的电话,他闻讯后,利用周末组织16名学生帮忙。17年里,他共帮助过18户人家播种、收割。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教学心得介绍给其他老师,对新教师,他几乎是全程协助。在他扶助下,5位教师成了教学骨干,8名班主任成了“班级管理能手”。
嘎罗荣获西藏自治区道德模范、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冷木,女,藏族,1962年1月生,中共党员,甘南州迭部县尼傲乡原妇联主任。
几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流浪老人,无怨无悔,不离不弃,冷木的真情付出传递的已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关怀帮助,更是对人间大爱的不懈追求。
四十多年前,一位年过60轻微智障的老人拖着一条残疾的腿出现在一位老阿妈的大门口,头上还带着伤,一脸的可怜,善良的老阿妈一家出于同情收留了他。这位老阿妈就是冷木的婆婆。十年后,冷木加入到这个温馨的小家庭。本性善良的她自嫁过来的那一天起,在照顾好一家老小的同时,也担负起了照顾流浪老人的责任。在她的眼里,老人就像是自己的亲“阿尼”(爷爷)。时光荏苒,冷木的公婆相继离世,不久,丈夫也随之而去。这个原本欢声笑语不断的家庭好像一下子掉进了冰窖,冷木身边除了年幼的孩子们,还有这位年迈的智障老人。在冷木一家几度面临揭不开锅的窘境之时,她也没有轻言放弃。在艰难的岁月里缩衣简食照顾一家老小,在老人病重的时候彻夜相守。在冷木看来,就像藏族人常说的谚语“使父母愉快的是孝敬,让众人点头的是积德”,上天安排这样一件事给自己做,肯定是有道理的,那些受过的苦和付出的艰辛,都是值得的。2014年的冬天,年近百岁的“阿尼”带着微笑离开了大家,冷木一家为“阿尼”举办了当地藏族最隆重的葬礼。
冷木荣获甘肃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