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两年来,克松村的男人们对扔石头特感兴趣。他们去河边捡来长椭圆形或长条形的石头,找村里的木匠打磨光滑,然后刻上各种花纹。这些一两斤重的石头是男人们玩“夺果”游戏时最重要的工具,玩游戏时,玩家在21步开外扔石头,目标是牛角上粘住的一小块铜片,铜片上刻有花瓣图案。这块藏语称为“央丝”的铜片是所有游戏玩家瞄准的目标,为方便扔石头的人瞄准,同一组的队友会围着“央丝”摆出各种造型,嘴里高喊着各种助威的语气词,场面紧张而热烈。
索朗次旦的石头
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昌珠镇克松村是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1959年7月5日,克松村的433位农民成立了西藏第一个农民协会,12月2日,克松村发展了5名共产党员,成立了西藏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西藏民主改革从克松村拉开序幕,翻身农奴也第一次分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贵族的太阳落下去了,我们的太阳升上来了!”这是克松村人最爱的歌谣。
日子越过越好,索朗次旦的父母和哥哥开起了茶馆,并在茶馆旁边用一大片平地建成了钢架结构的铁皮房,场内可以玩传统的“夺果”游戏。
传统的“夺果”是藏历新年期间的系列活动之一。大年初一,村子里的人穿着节日盛装围在广场上,广场中央画上吉祥图案,广场两边插上牛角,两只牛角相隔21步远。摆上切玛、青稞酒,煨桑之后,村里的男人们就开始扔石头砸牛角,谁砸得准,谁的运气就好。
为什么要砸牛角?索朗次旦说,过藏历新年的时候,每家都要驱鬼,砸牛角也是驱鬼的一种方式:“鬼”被装在牛角里,用石头狠狠地砸,就把它们赶跑了。
另外,冬天虫子冬眠,大地沉睡,玩这个游戏时要大声喊叫,这样可以唤醒它们。天气渐暖,万物复苏,春天很快就会到来。
最近一两年来,村民们冬天无事可做,慢慢有人在11月、12月就开始玩“夺果”游戏,以村为单位,七八个人、十来个人一组,互相对战,一玩就是一整天。这种游戏因为要拼体力,所以只有男人才玩;另外,一个队是一个整体,大家必须齐心协力才能取得胜利,所以每个人都要有团队精神;最后,村里要比赛,村里的老人、妇女和孩子只要没事都会去观战,为自己的队加油助威。
今年8月,索朗次旦父母家的室内“夺果”游戏场地应运而生,这是周边唯一的一个室内场地。以前,大家都是在室外开阔地带玩,一到下午刮风,弄得浑身都是灰,而在室内就舒服多了。由于一场比赛就要持续一整天,很多队排着队等场地,一般提前几天就要预订。
索朗次旦从17岁就开始玩“夺果”。去年,他去河边捡了一块1斤半左右、质地坚硬的石头,去木匠那里打磨、加工成长椭圆形。这块石头是他的心爱之物,每次参加“夺果”游戏,他都会带上它。
“夺果”游戏规则
与篮球比赛相似,“夺果”游戏由两个队对战,每个队至少6人,最多有10多人。每个队由技术最好的人带头,这个人叫“妈妈”。
场地为长方形,长为21步,中央画上吉祥图案。与篮球场地两边各有一个篮圈相似,“夺果”游戏场地的两边各有一只牛角(选那种比较直的牛角),牛角较粗的一端埋在土堆里,在牛角尖上粘一块刻有花瓣图案的小铜片(藏语称“央丝”),这块小铜片即为靶子。在埋牛角的土堆上还摆有一块砖,上面放一个饮料罐子。若打翻这个罐子则视为无效,不得分。
游戏开始,每个队员将一些筹码交给“妈妈”,由“妈妈”统一保管。首先由两位“妈妈”对战,每人扔3次石头。接下来由每个队轮流派出一位队员对战,队员出场的顺序已提前安排好,不得更改。一轮战罢,交换场地继续比赛。
游戏得分的方法如下:若石头将“央丝”(牛角尖上粘住的铜片)击落,且没有碰到牛角,牛角不动,得2分,并且奖励一次扔石头的机会;若石头击中牛角,且牛角底端的饮料罐子不动,得1分;若石头击中饮料罐子,或者什么也没有击中,不得分。
在对战中,赢得筹码的方式分为极品、巴扎和平步三个等级。极品赢得的筹码最多,但只能在一轮对战中由同一个人产生。比如,甲、乙两人对战,甲扔一次石头,击落“央丝”得2分,并奖励甲一次机会;如果接下来甲击中牛角,得1分,率先得到3分(对方不得分),并且是同一个人获得的分数,这就是极品。但如果甲击落“央丝”之后,后面几次都没有得分,而甲方的下一位队员得到了1分,甲方虽然率先得到3分获胜(且乙方不得分),但由于不是同一人得到的分数,这种获胜方式叫巴扎,赢得的筹码要少一些。平步与巴扎差不多,不同的是对方也得分了,这样甲方仅以微弱的优势取胜,所以赢得的筹码最少。
如果换算成直观的比分,同一个人在3次扔石头的机会中率先得到3分,且对方不得分(3比0),就是极品;如果是同一个队的几名队员累计率先得到3分,且对方不得分(3比0),是巴扎;如果是同一个队的几名队员累计率先得到3分,且比分为3比2或3比1,则是平步。
紧张有趣的比赛场面
12月2日,一场“夺果”游戏比赛在昌珠镇队和坡张乡队之间展开。
昌珠镇队的“妈妈”是巴桑,坡张乡队的“妈妈”是边巴,他们各自带着9名队员参加比赛。
早上10点,队员们就陆陆续续来到索朗次旦哥哥家的茶馆。大家先是喝茶聊天、吃藏面,11点左右,比赛开始。
两个队自带牛角,一切准备就绪,最先是两位“妈妈”——巴桑和边巴对战。巴桑开始扔石头,昌珠镇队的队员们就围拢在牛角边,嘴里高喊着“嗦嗦嗦……”的助威声。队员们的眼睛紧紧盯着空中的石头,石头快从空中掉下来时,大家赶紧散开。若是石头击中“央丝”或牛角,大家情不自禁发出欢呼;若是什么也没击中或击中了饮料罐子,大家或是一声叹息,或是面无表情地散开。另一个队的队员则又围拢来,为自己的队友加油。
事实上,由于“央丝”比较小,在21步开外看起来就是很小的一个点,有人站在旁边用手聚拢在“央丝”旁边,便于扔石头的人瞄准。当然,也有的队员会在“央丝”后面放一个帽子,或是放几张人民币为队友加油鼓劲。
由于每一个人每轮至少有3次机会,石头扔过去之后,马上会有队友捡了石头送过来。若“央丝”或牛角被击中,也会有队员及时将牛角埋好,将“央丝”粘在牛角尖上。
围观的村民们则坐在两边,眼睛也紧盯着石头的飞行路线,头随着石头的飞行路线转动,表情从紧张到放松,甚至哈哈大笑。队友的鼓励、观众的掌声或者笑声激励着每一位队员,让他们在比赛中忘记了身体的疲劳,全身心投入比赛。
下午3点左右,比赛暂停,双方休息、吃饭。一般来说,比赛一开始就不能随便停下来,否则就会“散点子”,就是说运气没有了。吃完饭,比赛继续,一直到下午5点多,比赛才结束。最终,由边巴领衔的坡张乡队获得胜利。
比赛结束了,场地上空无一人。索朗次旦这才有机会拿出自己的石头,练习了一会儿。他希望自己扔石头的技术越来越好,为克松村在“夺果”游戏比赛中赢得胜利。
室内比赛场地全景。
牛角一端埋在土里,另一端粘上“央丝”。
每个人都有自己用习惯了的石头。
用人民币鼓励队友。
昌珠镇队的队员围在一起为队友加油。
昌珠镇队的“妈妈”巴桑在扔石头。
索朗次旦和他的石头。
队友把石头送过来。
观众开怀大笑。
石头将“央丝”击落,且没有碰到牛角,牛角不动,得2分,并且奖励一次扔石头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