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4日,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影像与影视技术及运动训练专业开班典礼,在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的零钱电影院举行。

影像与影视技术班全体同学与老师合影

       影像与影视技术专业是由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华谊兄弟公益基金、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乡村之眼)合作开办的专业。目的在于培养能够从内部视角出发,用影视手段纪录和表达藏族文化的影像工作者,以及未来在藏区教授电影的藏族老师。

吉美坚赞校长发言

       开班典礼上放映的开幕短片,介绍了在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建立影像与影视技术专业的意义和目的。吉美坚赞校长、果洛州领导、华谊兄弟公益基金负责人孙阿美、乡村之眼执行主任吕宾、国际著名导演万玛才旦、年保玉则生态保护协会负责人扎西桑俄、乡村之眼乡村影像讲习所负责人李昕等在表达祝贺的同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影像与影视技术专业建立的意义做了分析和阐释。华谊兄弟公益基金负责人孙阿美“乡村放映员的900天”的报告,李昕“另一只眼睛”的报告,从更加深入的层面分析了当前中国乡村影像纪录、乡村影像传播的意义。

开班典礼上影片展映

观影观众

       在零钱电影院的影片展映也是开班典礼的重要内容。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华谊兄弟公益基金、乡村之眼公益行动计划从2013年开始培训的学员泽昂甲和土丁桑宝的影片《我的奶奶》、《朝拜路上的阳光》,扎西桑俄的《我的高山兀鹫》,沈宏导演的《米拉子子》,以及万玛才旦导演的《五彩神箭》和《塔洛》。这个由1000余人参与的影片展映和交流活动,气氛异常热烈。讨论的内容不仅涉及到影片的拍摄和制作,还涉及到藏族文化遇到的挑战,以及如何通过影像的手段来保护和传承藏族文化。 

       15日,万玛才旦导演和扎西桑俄老师,在影像与影视技术专业班教室里,与23名同学一起,就头天放映的影片展开更加深入的讨论。与此同时,了解同学们选学影像与影视技术专业的目的和未来目标,以及平时同学们看电影的内容和习惯。两位老师给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万玛才旦导演发言

扎西桑俄老师发言

       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

       「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公益机构,成立于2015年5月,其前身为「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乡村之眼公益影像行动计划(简称“乡村之眼”)项目,其核心工作方式为,与西部乡村社区伙伴合作,以影像记录的方式,启蒙和培养在地生态保护的文化传承力量,促进西部乡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东西部的平等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