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沟内随处可巍峨的雪山
吉隆沟内的克热曲瀑布
悠久的历史
公元657年,唐朝王玄策第三次奉使印度和尼泊尔,取道吐蕃,途经吉隆时给后人留下了记载此行的石刻碑铭。该碑是迄今为止在西藏境内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汉文碑,也是吉隆旧时作为国际交通要道的重要佐证。其实证据又何止这些。现今在吉隆镇至宗嘎镇公路右侧的一条山沟里,有一座清代时被称为“招提壁垒”的小山,山中有条小道,被称为“吐尼古道”,是古代吐蕃和尼泊尔之间的交通要道,至今已逾千年。现在沟内遗留有“招提壁垒”字样的古摩崖石刻,石刻位于沟内西侧巨石的东壁上,字体为汉字行书。“吐尼古道”再次印证了吉隆在古时交通要塞的重要地位。据说清军反击廓尔喀军时,此地也成为进军要道。
“三道”归一
“三道”即“官道”、“战道”和“商道”。号称“人间天堂”的吉隆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于一身,素来都是“官道”、“战道”和“商道”。一座热索桥更是将中尼两国紧紧相连,见证着吉隆边贸从“自然状态”发展为国家一类陆路通商口岸的巨变。
距吉隆县城三五公里处,有一“大唐天竺使出铭”的摩崖石刻,可领略作为“官道”的含义。据考证,这个被当地人称为“阿瓦甲英”的石刻,是公元657年唐朝著名外交家王玄策、刘仁楷一行出使印度次大陆时,途经此地留下的实物。这是迄今为止在西藏已发现的汉藏文石刻中年代最早的一处,比现存于拉萨大昭寺前著名的“唐蕃会盟碑”还早165年。这是吉隆作为“官道”的最原始的记录。
在离吉隆县城约30公里处的擦木卡战场遗址,各种防御工事依稀可见。清乾隆年间,清军在这里反击廓尔喀侵略者,获胜,遂于此咽喉之地构筑防御工事,以巩固胜利成果。吉隆“战道”之名亦由此而来。
距吉隆镇不远,有一个吉普村。“吉普”的藏了迎接赤尊公主,编排了一种具有尼泊尔风情的舞蹈——“同甲”,与送亲队伍联欢。正是在这种友好的环境中,我国西藏与尼泊尔的经贸往来日趋活跃,成就了吉隆“商道”之名。
珠峰后花园
一路下行,海拔很快低了下来,刚才还是沙砾遍野、草木不生,转瞬就是满眼青翠、飞泉流瀑,恍若置身于两个世界。刚刚还在古代战场神游的思绪被一条山顶上轰鸣坠下的巨大瀑布突然打断。瀑布周边长满各种高大树木,水流砸落在阶地上腾起层层水雾,如轻纱飘渺,从旁经过,一阵水雾飘来,又如夏日细雨拍窗,干涸的心顿时滋润了不少。
吉隆沟给人最大的感受是惊讶于造物的神奇,竟然会让四季并存在这么狭小的一个山谷里。峡谷里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叶松昂首云天,亭亭玉立;长叶云杉干形通直、小枝柔细如同垂柳。恬静的村庄被绿树环抱着,不远处能清楚地看见若隐若现的雪山。说它清楚,是因为雪山屹立在那里;说若隐若现,是因为雪山被烟雾笼罩着。来过吉隆的人都盛赞吉隆是世外桃源,是仙境,难怪他们说吉隆是珠峰的后花园。
出游推荐
1、希夏邦玛峰——佩枯措——吉隆县(大唐天竺使出铭、贡塘王城遗址、曲德寺)——拉姆曲丹塔群。
2、希夏邦玛峰——佩枯措——吉隆县(大唐天竺使出铭、贡塘王城遗址、曲德寺)——招提壁垒——克热曲瀑布——清军墓——吉隆镇(帕巴寺,吉布峡谷,温泉)。
3、佩枯措——吉隆县(大唐天竺使出铭、贡塘王城遗址、曲德寺)——克热曲瀑布——吉布大峡谷——吉布园。
4、希夏邦玛峰——佩枯措——吉隆县(大唐天竺使出铭、贡塘王城遗址、曲德寺)——克热曲瀑布——姆拉山风光台——扎什旧茅摄影地——金马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