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巴拉旅游艺术节扬名中外,因为甘南境内有世界藏学府拉卜楞寺、生态大观园冶力关、山雄石奇水丽林秀的大峪沟和瑶池仙境拉尕山等18个国家A级景区,为甘肃省国家A级景区最多、最集中的地区。

  香巴拉旅游艺术节享誉世界,因为甘南旅游的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提升,先后被国家级权威机构评为“西部最具魅力的旅游景区”“‘让生命感受自由’的世界50个户外天堂”“‘梦幻之旅’·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中国最具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

       香巴拉旅游艺术节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16届,在拉动甘南州旅游增长、带动旅游投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甘南的品牌盛会。

  香巴拉旅游艺术节承载着越来越多的内涵和功能,在弘扬民族文化、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创新着载体平台,成为甘南开放开发的靓丽名片。

  七月,是甘南大草原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绿草如茵中焕发着盎然生机、五彩斑斓中流露着绚丽多姿、欢声笑语中徜徉着吉祥快乐。在这如诗如歌、如梦如幻的幸福时光里,第十七届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徐徐拉开帷幕。来自各地的嘉宾相聚大美羚城,共同领略风景独好的“香巴拉”魅力,深刻感悟风华绝代的“香巴拉”传奇,高位谋划活力迸发的“香巴拉”未来。这既是自然万象与多元文化的大融合,也是先进理念与创新思想的大碰撞,更是甘南气质与发展潮流的大接轨。

  “我们的优势在哪儿?”“我们如何转型?怎样实现跨越发展?”决策者们不止一次地思考这样的问题。

  甘南有山、有水、有草原,还有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这就是资源,这就是优势。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产业,甘南的决策者们多年前就找到了答案。

  “甘南全州上下要把旅游作为富民兴州的‘第一产业’来培育,作为融合发展的‘第一引擎’来推动,作为助力扶贫的‘第一潜力’来挖掘,作为对外宣传的‘第一品牌’来打造,作为展示甘南的‘第一窗口’来塑造,着力实施‘十大行动’,全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年接待游客突破千万人次。”州委副书记、州长赵凌云在今年的全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明确强调。

  近年来,甘南将“旅游蛋糕”做大做强,软硬件建设并驾齐驱,地域文化与人文山水相得益彰,围绕旅游开发,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强势带动了配套设施和服务产业的同步跟进。交通、通讯、电力、安全防护、环保等设施的全方位配套,特色旅游产品的全面开发,旅游服务行业诚信体系的全面建立,不仅为甘南的旅游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还促进了甘南人发展观念的转型,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深入。一批有特色的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信息传媒等现代服务项目相继建成和投入营运,必将促进甘南旅游转型升级,为甘南的旅游产业发展带来质的飞跃。

  “旅游产业是无污染、产业关联度大、符合消费趋势、增长迅速的朝阳产业。经过近十年的培育和发展,目前,我州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准旅游产业体系。景点、景区、线路初步成型,九色香巴拉旅游品牌已经打响。在带动宾馆、餐饮等第三产业发展方面成效显著,特别是通过农家乐、牧家乐、风情旅游点带动景区群众脱贫致富,作用明显。”州旅游局局长曹世清说。

  在本届香巴拉旅游艺术节期间,甘南州成功举办了第三届香巴拉旅游发展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以敏锐的思维和独到的视角,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甘南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建言献策。甘南州委书记俞成辉在论坛上说,甘南州立足生态功能定位,牢固树立“大旅游”理念,坚实扛起“大文化”招牌,精心打造“大景区”格局,着力克服“大交通”短板、持续释放“大宣传”效应、深入开展“大环境”整治,坚持把文化旅游作为全州新的经济增长极来培育。2015年,甘南全州游客突破77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6%和42%,今年有望突破千万人次大关,旅游业发展的潜力和活力正在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今天的甘南,成为老百姓安居乐业、投资者发展创业、旅游者休闲体验的一方福地。

  “九色香巴拉旅游品牌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知和认同,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而易见。其中,生态文明和民族特色文化是甘南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关键所在,是城市品牌形象的灵魂。旅游作为一种体验性活动,能够将一个地区的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风情转变为吸引物,使游客感受、体验,并迅速传播出去,形成目的地品牌形象,吸引社会大众前来,进行消费、留下记忆……”亚太旅游联合会会长、世界旅游形象大使何光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