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首届国际白马文化艺术研讨会在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举行。活动不仅吸引了中国社科院、电子科技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等众多高校的专家学者前来,还有加拿大、南非和加拿大等国的民俗学者和川甘两地的政府官员。在论坛上,大家在“川甘携手共同打造大白马藏族风情旅游区”上达成了广泛共识。

       白马藏族文化保护与传承面临危机

       白马藏族分布于四川省平武县、九寨沟县和甘肃省文县,被誉为民族文化的“活化石”。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白马藏族文化消失在加剧,其保护和传承受到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11月25日举行的论坛上,年过八旬的肖常纬忧心忡忡。肖常纬是四川音乐学院教授,早在1985年,她就带着学生前往白马藏族地区录制了七八十首民歌。今年5月,肖常纬再次来到白马藏区后吃惊地发现,之前录制的大部分民歌连六七十岁的老年人都不会唱了,“现在急需出版一本白马藏族民歌全集,把平武、九寨沟和甘肃文县三个白马藏族地区的民歌用视频和音频录下来。同时培养白马藏族的音乐人才,让他们不仅会唱,还会识谱,真正了解白马藏族音乐的文化内涵。”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老师唐之斌多次深入白马藏族地区进行田野调查。唐之斌发现,白马人的婚姻、语言、音乐、服饰、生活习惯等都在悄然发生变化,年长的白马藏族人还在日常生活中用本民族语言进行交流,而年轻人之间则很少用了。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难觅年轻学者的身影。今年82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孙宏开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参与白马藏族文化研究。年近七旬的绵阳本土学者曾维益当年曾跟随孙宏开深入白马藏区对白马藏族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在,让曾维益发愁的是,对白马藏族文化感兴趣的年轻人很少。

       过去,两省三地的民间交流也很少。两年前,绵阳本土作家陈霁扎根平武县白马藏区后出版了长篇纪实文学《白马叙事》。陇南市文联主席毛树林几年前也曾想写这样的题材。“由于我们之前没有联系,让陈老师捷足先登了。”在这次论坛上,两位文化人相见恨晚,双方互留电话,打算接下来在白马藏族文学创作上多交流。

       打破行政区划 川甘合作已在悄然萌芽

       为了加强白马藏族地区文化交流,甘肃文县县委常委曹斌这次专门带了一支20人的歌舞团过来,与平武白马藏族演员同台共舞,“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事实上,川甘合作已在悄然萌芽。

       三年前,甘肃省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面向白马藏族地区招收白马藏族学生,专门学习研究白马藏族传统文化,“目前已招收了三届,这些学生即有文县的,也有几位平武和九寨的学生。”学校党委书记司跃宁介绍,今后,我们可以加强合作,招收更多四川的白马藏族学生。

       在旅游发展上,文县提出了“全域白马”,但司跃宁感到这还不够,“我们在白马藏族的历史文学、语言、音乐、服饰等方面有着扎实的研究。”司跃宁建议,两省三地可以携手,共同规划打造大白马藏族风情旅游区。

       司跃宁的想法与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王向东不谋而合。几年前,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了白马文化研究中心,专门从事白马藏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至今已开发出了100余种旅游产品。“我们可以整合优势的师资,在课题研究、培养人才、旅游产品开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甘肃省陇南市组织上百名专家学者深入川甘白马藏族地区,花费七年多时间编写的白马藏汉大词典即将出版。孙宏开对这部词典寄予厚望,“词典收录了18000条词典,这在小语种的研究方面非常不易。”孙宏开说,今后,两省三地可以共享这些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