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绣是流行于羌族聚居区的一种传统刺绣艺术,据《后汉书·西羌传》记载:“女披大华毡为盛世”,这亦可认为是羌绣最早的文献记载。羌绣历经千年传承和发展,形成的独特风格已为世人所认同和喜爱,被视为绣中精品。2008年,羌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阿坝州全力打造“净土阿坝”羌绣劳务品牌.jpg       近年来,四川省阿坝州通过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市场营销、非遗传承等多种方式全力打造“净土阿坝”羌绣特色劳务品牌,围绕非遗传承、发展和保护,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返乡创业和居家灵活就业,大力发展羌绣产业,促进群众就业增收。

       发展羌绣产业

       一针一线中传承记忆

       针对羌绣的保护与传承,在全国鲜有案例的情况下,阿坝州人社、农劳等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学者开展抢救性挖掘和整理工作,最终形成了以针法教授、图案设计、色彩搭配为主要内容的《羌绣》教材。同时,积极制定羌绣技能鉴定标准,并将编写的《羌绣技能鉴定考核标准》上报人社部备案,这对羌绣产业发展起到了破茧成蝶的至关作用。该州在实施羌绣技能培训过程中,大力引导培训机构和学员使用《羌绣》教材,几年来,已在全州推广应用上万册,向阿坝州1354个村各赠送3套《羌绣》教材,并借助农家书屋、农民夜校等载体,全力推动农牧民群众传承羌绣技艺、弘扬民族文化,依托羌绣产业,实现群众增收致富。

       阿坝州人社、农劳、妇联、工会、团委等部门依托各部门培训项目和资金等资源优势,大规模、多轮次实施羌绣技能培训,为羌绣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职业技能基础,使得羌绣绣娘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出。近10年间,该州共举办羌绣培训班280余期,免费培训绣娘近12000人次。

       阿坝州羌绣培训按照“初级—中级—高级”模式,坚持考试鉴定、优中选优,发现和培养了不少绣娘,培训羌绣高技能人才500余人。该州共培育羌绣国家级传承人3名、省级传承人7名、州级传承人20名,其中杨华珍、李兴秀被评为四川工匠、四川技能大师。从2011年开始,阿坝州将羌绣纳入三年举办一次的农民工技能大赛比赛项目,这不仅是为了积极搭建羌绣技艺交流平台,更是提升了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这是民族的文化,也是世界的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秒懂百科》中,有一段介绍李兴秀和她羌绣技艺的影像资料,上面这句话是李兴秀朴素而自豪的开场白。实际上,她不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羌绣的传承人,更是首先提出“羌绣”概念的发起人、注册商标持有者,羌绣成为了李兴秀传奇人生的最美注脚。

       2004年,李兴秀成立了原四川羌寨绣庄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作为主要牵头人,她创立了阿坝州羌族刺绣协会;2014年,成立茂县兴绣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同年成立了四川兴绣藏羌文化工艺发展有限公司。期间,李兴秀还创办了自己的培训学校、阿坝州羌族刺绣职业技能鉴定站,并在茂县、汶川县、马尔康市等地开展羌民族服饰、羌绣、藏羌剪纸、藏羌织绣技能培训,并不定期进行现场免费教学……

        截至目前,李兴秀的“亲传弟子”已有40人左右,学员多达2万人以上。“我最高的人生目标除了追求羌绣在技艺层面的极致外,最主要的还是要致力于羌绣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李兴秀对记者说道。

       走向国际舞台

       一花一草中绽放魅力

       羌绣是羌族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羌绣的传承与发展对于进一步了解羌民族的历史文化,认识羌族民间艺术以及振兴羌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羌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媒体时代,如何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让羌绣走向更大更广的舞台,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针对这些课题,阿坝州坚持“强一类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理念,结合全域旅游发展战略,采取“培训机构+绣娘+公司(合作社)”“公司(合作社)+基地+绣娘”等方式,逐步创新摸索出多种渠道推广羌绣。近年来,该州先后成立羌寨绣庄有限公司、四川兴绣藏羌文化文艺发展有限公司、圆梦羌绣合作社、花儿纳吉羌绣合作社等40余家生产经营企业和合作社。紧随时代发展,羌绣渐渐从服饰中脱颖而出,成为可爱有趣的香囊、艺术挂画、各种小物件等,继而实现了传统工艺中的经典与现代生活相互渗透融合。

       产业化带来了更多需求,创造出更多经济价值。在茂县,分4个片区建立了羌绣加工生产基地,通过实行订单回收带动了630余名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增收。据统计,阿坝州羌绣产业每年可带动6000名失地妇女、残疾妇女、农村妇女居家灵活就业,通过“集中型”“分散型”等方式,手工制作羌绣产品9万余件。实现手工制作羌绣从业人员年均增收2500元,流水线生产羌绣产品上百万件。

       阿坝州积极引导羌绣生产企业、合作社对接市场需求,大力实施走出去营销战略,先后在成都、上海、香港等地开设“一针一线”百家零售体验店5家,实现了“羌绣时装表演、现场定制手工绣品、购买精美羌绣产品”一站式服务;在微信、淘宝等平台建立线上专营店40余家,在京东、亚马逊等电商平台开设羌绣主题馆,实现了绣娘与城市消费群的直接互动促销,紧随其后的是计划落户成都宽窄巷子。10幅羌绣作品入选中国农民工博物馆,茂县兴绣公司荣获“2009年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金奖、《羌山百美图》荣获四川省“天府宝岛,太阳神鸟杯”金奖、《羌族蓝大吉祥》荣获全国工艺美术精品展银奖。

       “我们的传承只有再度创作才能代表我们自己,传统手工艺的生命才会生生不息。我希望帮助更多妇女掌握简约的羌绣制作方法,走上致富奔康的路子。”第十四届成都市政协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杨华珍直言。

       近年来,经过杨华珍等羌绣传统刺绣工艺大师的传承创新后,古朴别致又时尚前卫的羌绣作品受到越来越多国际大牌的追捧,她的作品与很多国际大牌都有过合作,如植村秀、星巴克以及日本的HAKUICHI·箔等。这些版权合作的文创产品在创造商业价值、提升羌绣知名度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后续制作订单,再将订单分包给绣娘在家制作,此举,给当地绣娘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一些专业绣娘每月收入达到3500—5000元,成为她们脱贫致富的重要来源。部分绣娘的羌绣作品在西博会世博会上受到一致好评,还先后在马其顿、德国举办“绣美四川·绣在汶川”文化展,赴美国、加拿大参加史密森尼民俗文化节,充分展示了羌绣魅力,推动羌绣走出国门,其影响力也随之日益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