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是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近年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孜州)把唐卡作为重点打造的文化产业项目,通过加强传承保护、培育市场主体等方式积极推动州民族手工艺产业发展。但在唐卡艺术生产性保护初见成效的同时,人才流失、创新不足、市场营销滞后等问题仍是产业发展的痼疾。

  创新模式,“公司+协会+农户” 

  “‘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家族传承方式,导致郎卡杰唐卡一度面临失传。上世纪80年代,炉霍郎卡杰唐卡画师不超过10人。”甘孜州炉霍县是一代唐卡宗师郎卡杰的故乡,2008年,该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唐卡之乡”。谈起炉霍县唐卡产业发展历程时,炉霍县唐卡协会会长杨宏说出上述的话。他告诉记者,学习唐卡绘画是一个非常枯燥、漫长的过程,一般6年左右才能出师,而一幅精美唐卡作品的绘制完成,有时甚至需花费几年的工夫,正因如此,人才缺口险些让炉霍唐卡陷入发展绝境。 

  记者了解到,以往,甘孜州唐卡绘制主要依靠师徒形式的手工作坊生产,人员规模小、收益少、风险低、生产能力有限。后来,随着唐卡艺术产品渐受市场青睐,各派画师也看到了唐卡市场的商业前景,但受甘孜州交通、信息、物流等因素制约,大部分唐卡画师把自己的生产加工基地建在了州外。2011年以来,甘孜州积极探索,以“公司+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相继在炉霍县成立了郎卡杰唐卡文化有限公司、德格县成立了多普沟文化有限公司、色达县成立了拉孟文化发展公司等市场主体,专营唐卡艺术产品。 

  炉霍县的唐卡产业目前走的即是“公司+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炉霍县郎卡杰唐卡协会成立于2007年,目前协会大约有200人,其中最优秀的画师,会被吸收加入郎卡杰唐卡艺术文化有限公司,负责精品创作。一般的订单,就采取外包形式交给民间作者完成。”杨宏告诉记者,目前郎卡杰唐卡艺术文化有限公司已集结了30余位优秀画师,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销售点,还打开了国外市场。 

  多管齐下,做好保护与开发 

  “在唐卡多种多样的流派中,甘孜州的唐卡独具特色,其中,噶玛嘎孜唐卡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郎卡杰唐卡为省级非遗项目。但甘孜州以前没有专门的收藏保护传承和研究开发机构,‘四无’现象突出。”甘孜文体广新局非遗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她所说的“四无”,指政府部门无规划、无计划、无政策、无投入,如今,这种情况已转变为有系统、有规划地开展传承、保护、扶持。 

  据介绍,2012年,甘孜州开始组织实施“康巴精品唐卡复制工程”,对州内著名的唐卡艺术作品进行收集整理;州内已建设完成炉霍郎卡杰唐卡展馆,并陆续举行了多次大型唐卡展;此外,位于德格县麦宿沟的噶玛嘎孜唐卡绘画基地目前也处于建设之中。为了解决人才缺口,甘孜州利用企业、寺院的人才资源,组织培养农牧民画师,常年开展绘画人才培训,系统地进行唐卡文化理论基础、绘画技能技法、颜料研磨技艺、唐卡名画修复等知识的传授工作。据统计,近几年来甘孜州各寺院和文化公司共培训唐卡技艺人员达2500余人次,常年绘制生产唐卡的艺人达4000余人。为夯实市场化营销步伐,甘孜州还组织唐卡艺术家和企业赴省外参加各类“文博会”“文创会”等展会,引导企业围绕唐卡文化,开发多种文化生活用品,如藏香、唐卡小挂件、唐卡艺术纪念本等。据统计,去年,甘孜州唐卡系列文化产品实现销售金额1200万元。 

  此外,甘孜州文体广新局还不遗余力地组织各类市场主体参与项目申报工作,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据悉,甘孜州的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炉霍郎卡杰唐卡文化公司均已进入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目前甘孜州正在研究出台支持唐卡艺术产业化发展的相关意见,并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希望从顶层设计层面加以政策指导与资金扶持。此外,优化资金安排和使用方向,重点支持州内建立2至3个示范性唐卡生产基地。”甘孜州文体广新局产业科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一剂强心针——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 

  “虽然唐卡艺术传承保护和市场化开发已经初见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甘孜州文体广新局相关负责人坦言,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带动是目前甘孜州唐卡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80%以上仍是家庭作坊式加工,属‘游击队’式的单打独斗。近几年,即便培育出几家重点唐卡企业,然而龙头效应不强,出现资金不足、市场融资能力差的问题,对整个产业产生不了明显的示范和带动效应。行业支持指导乏力,企业联合抱团研发不够,唐卡地方标准规范化制定工作缺乏。”该负责人说。 

  经营管理及人才保障不足是另外一个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由于作坊式的经营户自产自销、实体销售的传统理念,既没有形成产、供、销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依赖的经营理念,也没有形成利用网络虚拟店进行远距离交易的电子商务理念。在经营中,广告宣传主要依靠客户口碑进行小范围传播,缺少丰富、成熟、有效的产品宣传手段。”上述负责人直言,既懂唐卡艺术生产又懂市场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在甘孜州非常匮乏。 

  不过,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打造让当地从业者们看到了新的发展机遇。“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打造,是一剂强心针,会吸引更多人了解炉霍唐卡艺术,进一步打开销路。”杨宏表示。依托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一座“流水线”式的唐卡产业园区,正在他的脑海中成型:园区将提供物料供应、人才培养、唐卡制作、市场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当然,他记挂的,还有产业园区“后效应”——带动唐卡原料、唐卡装裱、唐卡学校等多种业态发展,更多的乡亲能回家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