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雪灾造成青海省藏区最贫困地区的16500名藏族群众患雪盲症和冻伤,11万人缺衣少被,13万人的燃料耗尽,35万人口粮短缺,至少有50万头只牲畜和野生动物死亡,310万头只牲畜因食物紧缺所造成的死亡将继续上升。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2000户11000名牧民群众急需2000顶帐篷紧急转移。

土木结构的简易房屋是青海藏区牧民的主要居室,此次雪灾造成4867间房屋倒塌。

由于此次雪灾是青海省继12年前发生雪灾以来的首次雪灾,所以,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牧民群众,都没有预先采取防备措施储备粮食、燃料、牲畜饲料,雪灾发生后,绝大部分牧民将口粮供给牲畜食用,结果导致口粮短缺问题异常突出。据估计,粮食缺口至少在 2000万公斤以上。截至记者发稿,当地政府提供给六州一地一市的面粉仅有610万公斤,救灾帐篷仅有513顶,棉被褥2800套,棉大衣1500件,棉皮鞋2500套,其余物资更少。目前,雪灾地区亟需得到国家的医疗救助和物资救助。

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牦牛在饥寒交迫中倒地而亡,尤为悲惨的是被饥饿的同类所蚕食。

青海省的灾情有以下特点:降雪范围广,受灾程度深。积雪覆盖面积达到全省总面积的57%,最贫困地区的玉树、果洛、黄南三个藏族自治州的草场大面积被积雪覆盖,畜牧业生产成灾严重。持续大范围降雪、降温灾害天气,造成全省38个县、146个乡镇、667个村的72万人受灾,4867间房屋倒塌,2.7万亩温棚蔬菜受灾;牲畜死亡呈继续上升态势。重灾区的平均积雪厚度为16至32cm之间,曾一度出现了10天以上无法出牧现象,牲畜基本断料,乏弱牲畜增多,牲畜冻饿交加,相互舔食皮毛以及啃食死尸,成畜和仔畜大量死亡。野生动物石羊、黄羊等也大批死亡。一些地区的灾害造成毁灭性损失。例如,杂多县扎青乡牲畜死亡率达到24%,部分村的牲畜死亡率达36%,牲畜死亡率高达60%左右。

连续降雪粉碎了牧民的梦想,面对食物燃料的断档,牲畜的死亡,无助的牧民欲哭无泪。

青海省自2007年10月开始出现持续低温天气后,大部分地区达寒潮强降温标准,个别地区降温幅度达到连续降温16摄氏度的历史极值,最低气温降至零下36.3摄氏度,突破历史1月极端最低气温极值。由于持续降雪,交通运输严重受阻,给救灾物资运输和牲畜转场造成极大困难,农牧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石羊、岩羊、藏羚、野牦牛等野生动物在饥饿和寒冷中也未能逃脱厄运。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救灾资金缺口大。未来3至5年当地牧民的生存受到严重挑战,制定和建立长效救助机制是关键。据青海省气象台卫星遥感预报,降雪降温天气将持续,截至记者发稿时止,青海省仅安排下达了1685.3万元的救灾资金和物资。据财政部门介绍,针对这次雪灾,各级财政可列支地方救灾事业费4805万元,救灾缺口资金为13400万元。

大雪封山封路是实施救灾过程中的致命障碍,上万名牧民至今仍被困雪山之中。

据悉,藏族聚居的青海三州,由于生存环境严酷,加之连年受灾,灾害频繁,群众生产生活极度困难,共有43万贫困人口,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地区。尽管青海省在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中将这些地区作为重点加以支持,有些县低保人口比例高达14%以上,但是特困群众未纳入保障范围,在这次降雪、降温的灾害中,灾民和重灾民的人数陡增。寺院僧侣的生活也受到严重威胁。加之特大雪灾之后,还将继续出现大量的绝畜户、少畜户,而藏区畜牧业灾后恢复生产至少需要5至7年时间,所以当地政府呼吁国家加大对这些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建立长效救助机制,首先将这些特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使他们在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周期内能得到国家的稳定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