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失明了,但我可以向世界证明,我并不因此而失去价值。”——萨布瑞亚
在拉萨江苏路一所两层楼高的藏式院落里,生活着一群来自西藏各地的盲童。孩子们在这里学习谋生的技艺,也追逐着“有色彩的梦想”。
他们的校长是一位德国人,名叫萨布瑞亚,也是一位盲人。
萨布瑞亚出生于1970年,在她12岁那年,由于色素性视网膜病变导致了失明,从此生活在没有色彩的世界里。之后,她被送进了盲人学校,后来还考入了德国的波恩大学。
萨布瑞亚在大学里学习了英语、计算机、历史和文学,并且依靠电脑听音分析器,专门学习了藏文。她第一个开发出了可行易学的藏盲文,而那时藏文在全世界还没有盲文。
12年前,萨布瑞亚27岁,即将大学毕业的她,拄着拐杖,心怀梦想,只身来到拉萨旅游,从此与西藏结下不解之缘。
拥有240多万人口的西藏,和萨布瑞亚一样的视力障碍患者,约有一万名。1998年,萨布瑞亚建立了西藏盲童学校。这是西藏第一所盲人学校,也是拉萨唯一的盲童学校,让孩子们免费接受教育。西藏第一批能够阅读的盲人,都是从这所盲童学校出来的。
起初,在萨布瑞亚受尽冷嘲热讽时,在拉萨旅游结识的荷兰籍工程师保罗,辞去了工作,和她一起并肩作战,后来保罗成了她的丈夫。
西藏的盲人孩子在这里接受了日常生活技能培训和藏、汉、英三种语言的盲文基础教育,以及按摩、电脑、手工编织、做奶酪等职业技能培训。
盲童学校从最初的6个学生起步,如今已经先后有几百个西藏孩子在这里接受了盲文基础教育。这些毕业的孩子,有人开了自己的按摩诊所,有人做了翻译。
萨布瑞亚还是“盲文无国界”组织的创始人。在“世界屋脊”西藏,萨布瑞亚和保罗将梦想变成了现实。
2000年,萨布瑞亚获得德国政府邦比文化奖章,这一奖项颁发给全球范围内各行各业的有所作为者,代表德国政府给予的最高荣誉。
2001年,荷兰驻华大使飞到拉萨,代表荷兰女王授予萨布瑞亚夫妇二人爵士勋章。
因为为西藏盲人的教育和康复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6年萨布瑞亚获得了中国政府颁发的“国际友谊奖”。
萨布瑞亚说:“我是失明了,但我可以向世界证明,我并不因此而失去价值。”
如今,西藏盲童学校的孩子们一届届毕业了,有多位曾经的学生承担起了教学工作,而萨布瑞亚和保罗又在印度开设了盲童学校。都市快报记者通过电子邮件,采访了人在印度的萨布瑞亚。
我决定去西藏展示我的成果
都市快报:能说说你第一次来西藏的经历吗?
萨布瑞亚:当我第一次完全独立地游历中国时,发现很少有人知道我那根白色的杆子,就是盲人的标志。有的人问我是不是放羊的,有的人认为这是我走路时用的拐杖。
好多人可能从来没有见过盲人,对我都很好奇。每次当我说起我是个盲人时,他们很惊讶,问我很多问题。比如,你是怎么做到一个人旅游的,你怎么知道坐的车对不对?
在西藏,很多人向我借我的导盲棍,然后闭上眼睛,体验做一回盲人。他们觉得那有趣极了。我很享受这份融洽,也感到自己被重视。旅途中我交到了很多朋友,他们到现在还一直是我的朋友。
都市快报:是什么让你决定要帮助西藏的盲人孩子?
萨布瑞亚:我发现,藏文里没有给盲人用的点字系统。我想既然我发明了藏人用的点字系统,让西藏的盲人也可以接受教育,我就应该来西藏。于是我决定到西藏去,给那些有盲人小孩的家庭以及当地政府展示我的成果。
幸运地找到一个那么相配的男人
都市快报:在你的《我的道路通往西藏》这本书中,你说西藏给予了你一切,赐予了你爱情和事业。能讲讲你的爱情故事以及你丈夫保罗对你事业的支持吗?
萨布瑞亚: 其实那不单纯就是个爱情故事。我觉得我非常幸运地找到一个那么相配的男人,他就是我希望在一起生活和工作的那个人。
我是在拉萨一个很小的客栈里遇见保罗的。之前,我也遇见过很多“老外”,他们对我想在西藏开设第一个盲童学校的想法都嗤之以鼻:你以为你是谁?停止做梦吧!……
但保罗不同,他倾听了我的计划后很激动,甚至提出要协助我。但当时我其实并没有考虑好,况且他在荷兰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不过,我们保持了联系。后来,我筹集到了资金,还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邀请。我打电话给保罗,告诉他,我准备前往拉萨,并有可能在那里住个几年。一开始他没说话,我有点难受。突然他笑着说:“我要辞掉工作,去找你。”就这样,我们走到了一起。
我喜欢给予别人我的爱
都市快报:色彩,对于盲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你是怎样让孩子们感知色彩的?
萨布瑞亚:对于那些不是先天就盲的人来说,比如我,永远不会忘记颜色是怎样的美丽。那些一生下来就看不见的人,他们会通过嗅觉,触觉去感受颜色。红色代表热度,辣椒吃起来像红色。
都市快报:在盲人的世界里,最渴望什么?
萨布瑞亚:我爱和人说话,喜爱声音和美妙的味道,还喜欢运动。在印度,我们的学校旁边有个湖,我每天都在那里游泳。我喜欢给予别人我的爱。
都市快报:如果时间能回到你失明之前,你的理想会改变吗?
萨布瑞亚:我想我的生活当然会完全不同,我应该在德国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我儿时的伙伴们很多都成为了艺术家或是演员,而我也许也会成为一个不错的话剧演员吧,给大家带来欢乐。
很多中国朋友给我很大的支持
都市快报:在中国从事助盲事业,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萨布瑞亚:西藏实在太冷了,有时候我会感觉不到我的脚的存在。
都市快报:中国人对你的事业帮助大吗?
萨布瑞亚:我们遇到很多很好的朋友,都是中国人,他们给我很大的支持。比如,旺青格烈,西藏残联的理事长。他曾特地前往德国学习怎样给予盲人所有可能和必要的帮助,他还帮助我们的学生加入到主流学校去,现在已有25个学生进入西藏普通的小学和中学学习了。比如,王石(房地产行业领军人,深圳万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每年至少来学校一次,还以各种方式支持学校,在学校创建了一个音乐项目。当地政府也很支持我们。
失明是一次机会而不是悲剧
都市快报:能跟我们讲讲学生们的故事吗?
萨布瑞亚:太多的学生让我深深地被吸引。现在学校主要由第一批和第二批的毕业生以及西藏残联在管理。
克伊拉(音),24岁,第一批毕业生。她的工作非常出色,从财务到教务都一手包,还与潜在的捐赠者交流。
恩伊玛(音),22岁,已管理学校两年。他虽然也是盲人,却是家里惟一有份好工作的人。我们很多学生都像他们一样,成为家里主要的经济支柱。他生长在四川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他从小失明。他说,由于失明,他反而能周游世界学习多国语言,让他的生活多姿多彩。他的姐姐,虽然正常,却生活在大山里,从没去过大城市,不知道写字,也不会读,永远生活在大山深处。恩伊玛(音)为自己的失明感到快乐和幸运。失明是一次机会而不是悲剧。
想要创造一间学校鼓励人们有梦想
都市快报:现在来西藏还多吗?
萨布瑞亚:我目前主要生活在印度的喀拉拉邦,一年至少回学校一次,保罗比我多。我们想让学生有机会展示他们的能力。我们俩不想插手太多,因为我们相信他们的能力。
都市快报:是怎样的力量支撑着你一直从事助盲事业?
萨布瑞亚:保罗和我都相信梦想。我们相信梦想可以很大,但是起步要从小开始。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来。比如,现在的“盲文无国界”,已经成为世界的一个榜样。
我们要制造一个梦工厂,想要创造一间学校鼓励人们有梦想,但我们更希望让人们能去了解这些梦想。
我们想支持那些有梦想的人把梦想放到社会事业上。我们开创了一家社会企业家国际学院。一个社会企业家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人,他的最大兴趣不是赚更多的钱,而是把世界变得更美好。
都市快报:2009年,你获得了“感动中国”奖项,在中国,这是一项很高的荣誉,你是怎么看待这个奖的?
萨布瑞亚:对于获奖,我感到非常激动。这也说明我们的努力被肯定。人们开始喜欢盲人融合进这个社会,也意识到盲人也可以发光发热。我希望这个奖,可以让更多的中国盲人,成为积极的社会活动家。
告诉所有人重视盲人平等对待他们
都市快报:对盲童学校和孩子们来说,目前需要哪些帮助?
萨布瑞亚:因为他们的语言环境是藏语,我们需要帮助他们提高汉语写作和表达能力,希望找到一些主动性强、富有创造性、有耐心的中文老师,能在这个“世界屋脊”上待上一两年,为这些孩子的发展做出贡献。
另外,如果你们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宣扬盲人潜在的能力,告诉所有看得见的人们一起来重视盲人,平等对待他们。那么,这就是对我们事业和盲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