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玛旦增(左)正在等待母亲和哥哥的骨髓配型结果

白玛旦增(左)正在等待母亲和哥哥的骨髓配型结果   

       他来自珠穆朗玛脚下 因白血病牵动众多陌生人的心———

  藏族小伙子白玛旦增的家在西藏日喀则地区定结县,海拔在4000米以上,风大沙大。但最让他骄傲的是,家乡紧依着喜马拉雅山脉,出门不用走太远,就能望见珠穆朗玛雪白的山峰。9月以来,他的一场重病牵动了千万个陌生人的心,从世界之巅脚下,蔓延到全国各地,北京朝阳医院的援藏医生、在西藏读书的慈善机构志愿者、同样是大学在读期间突患白血病而后发起成立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的公益人士、以及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和至今不肯透露姓名的好心人,他们在一场跨越千里的爱心接力中,发出各自的仁爱之音。

  ■“一定留着我的座位

  病好了回去继续上学”

  前天才结束第三轮化疗的白玛旦增,住在与朝阳医院一街之隔的居民小区里,每周一两次到医院检查。为了医治他的白血病,他不得不中断在西藏大学文学院藏语言文学系的学习,临走时他对老师说:“请你一定要留着我的座位,等病好了我会回去继续上学的。”

  每个藏族孩子,都有一个像童话般美丽的名字,“白玛”是圣洁的莲花,“旦增”则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寄托着父母的期望。白玛的外貌让很多第一次见到他的陌生人心生喜爱与怜惜,清秀的眉眼、和善的神态,医院的护士干脆管这个帅气的小伙子叫“白马王子”。

  今年9月,参加完学校的一场足球比赛之后,白玛身体就出现了不适,当地医院初步诊断有白血病的可能。这时,西藏人民医院的内地援藏专家、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的主任医师吴东方,看到白玛的检查结果,根据对口支援政策,决定以最快速度将白玛转至北京治疗。

  ■援藏专家搭桥 火速进京治病

  “朝阳医院血液科吗?我是赴西藏对口支援的吴东方。”朝阳医院血液科的护士左丽宏还记得,在9月份最后一天的早晨,吴医生往医院打回电话时说的第一句话。吴东方在电话中简单叙述了白玛的情况,“藏族大学生、血常规检查高度怀疑急性白血病,当地没有进一步诊治的条件,需要立即转往北京,否则很可能有生命危险,请协助安排好住院事项。”在他的努力下,白玛几天后飞到北京,顺利入院。诊断结果确实如吴东方所判断的一致,白血病类型为“急性髓性白血病M2型”。

  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来北京,竟然是因为得大病,白玛至今没机会看一眼最期待的鸟巢和水立方。来时,父子俩只背着一个包,身上还有紧急借来的10万元。但这笔“巨款”并没给父亲拉顿足够的底气,他心里明白,要彻底治好儿子的病,钱还差得远。

  ■“因要尽力,果要随缘”

  前来给白玛帮忙的大学生志愿者昂秀说,即使在治疗最艰难的阶段,也从没见过白玛脸上有痛苦的表情,更不要说哭。化疗期间病人吃不下东西,吃了还要吐,可白玛的表现让父亲拉顿也很佩服,“一个房间里的其他病人干脆就不吃了,只有他,吐得再厉害,缓过来还要吃”。

  18岁已经在读大三,白玛却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超常的地方。因为日喀则定结县没有高中,他12岁就离开父母只身去念书,一直都是班上年纪最小的学生。白玛学习的是藏汉语翻译专业,提起突如其来的恶疾,这个刚刚成年的男孩总报以淡然的表情,“受藏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我想得比较开,不会太较真。”他很认同这句话,“因要尽力,果要随缘。”

  ■爱心人士施援 筹善款逾20万

  和10月初进京求医举目无亲的心境相比,拉顿现在“安心多了”。供一家四口免费使用的两居室,是他们并不相识的好心人租下的,每月租金3000多块钱,未来半年的房租都已“落听”。床单被褥、身上的衣服都来自陌生人的支援。

  北邮、北外和民族大学的三个藏族大学生,每周定期来给白玛帮忙,跑腿办事,此外还有好心人不定期上门探望提供帮助。昨天,几名学生志愿者正在整理“账本”。通过他们在微博、社交网站等渠道发布的募捐倡议书,全国各地十几所高校学生为白玛募捐的数目大概有将近4万元,加上之前班主任为他在学校募捐来的10万元,还有藏学研究院等单位的捐款,总共有20多万元。

  与此同时,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在一位志愿者的介绍下,也开始关注白玛的病情,赠送了MP3等学习用品。基金会发起人刘正琛同样是大学在读期间患上白血病。昨天他去看望白玛时表示,要把最近获得的一次公益奖项所得的全部1万元奖金,代表个人和关注白玛的网友捐赠出来。目前白玛正在等待母亲和哥哥的骨髓配型结果,基金会希望社会更多人士关注这个孩子,并为他开设专门账户。有意奉献爱心的人士可致电基金会010-8811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