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佛法时的正确行为,分为应避免的与应采取的行为。

  (一)应避免的行为

  应避免的行为包括:1.器皿之三过;2.六染污;3.五种错误的记忆方式。

  1.器皿之三过

  不听闻佛法,就像倒置的器皿;听闻却无法记得,就像有破洞的器皿;将听闻的内容与烦恼掺杂在一起,就像有毒的器皿一般。

  (1)倒置的器皿:当你听法时,仔细聆听内容,不要因其他事物而分心,否则就会像对 着倒置的器皿倒水般,你虽身在此处,但是一句法语都听不进去。

  (2)有破洞的器皿:如果你对于所听到或所了解的法,不能谨记于心,那你就像有漏洞的器皿般,不论倒入多少液体,都无法留存。无论你听过多少教法,你始终不能吸收或将它付诸修行。

  (3)有毒的器皿:如果你以错误的态度听法,譬如欲求变得伟大或出名,或心中充满五毒,那么佛法不仅无法帮助你的心,而且会变成完全不是佛法,就如同甘露倒入有毒的器皿一般。

   因此,印度圣者帕当巴·桑给(Padampa Sangye)曾说:

  如糜鹿聆听琴音般听闻佛法;

  如牧人修剪羊毛般思维佛法;

  如哑巴品尝食物般禅修佛法;

  如饥饿牦牛食草般修持佛法;

  如云散日出般获得成就。

  听闻教法时,你应该像一只全神贯注,被维那琴(vīā)的琴音所吸引的鹿一般,完全不知埋伏的猎人正要射出毒箭。双手合掌倾听,全身毛孔颤栗,眼中含泪,不让一丝杂念进来干扰。

   若你听法时,身在而心不在,嘴里说着闲话,眼睛东张西望,那是毫无用处的。当听法时,你甚至应该停止诵经、持咒等一切福行,而专心谛听。

  当你如此正确地听闻之后,更重要的是牢记佛法的意义,并且持续不断地修持。就如同佛陀本人所说:

  如何达解脱,

  我已示方法。

  但汝应了知,

  解脱全靠己。

  上师教导弟子如何听闻佛法、应用佛法,如何舍弃恶行、实践善行,以及如何修持佛法。弟子必须将这些教法铭记于心,毫无遗忘,将之付诸修行,并体证它们。

  仅仅听闻佛法可能有一些利益,但除非能记得所闻之法,否则你对教法的词语或意义不会有什么了解。如此,听闻与不听闻并无差别。

  如果你记得教法,却将它与烦恼混杂在一起,那就不是纯粹的佛法了。如同无比的达波(Dagpo)仁波切所说:

  除非你依法而修持佛法,

  否则佛法本身会成为投生恶道之因。

  去除自己对佛法或上师的任何错误想法,切勿批评或辱骂法友,去除对自我的骄慢与自满,放弃所有的恶念,因为这些都是投生恶道之因。

  2.六染污

  在《释轨论》(Well Explained Reasoning)中说道:

  骄慢、缺乏虔敬心,以及欠缺精进;

  外在的散乱、内在的紧张与气馁;

  这是六染污。

  应当避免六种染污,它们是:

  (1)骄慢地以为自己比说法的上师还要高明;

  (2)不信任上师,以及他所开示的法;

  (3)自己不应用佛法;

  (4)受外在事物所分心;

  (5)将自己的五根过度往内集中;

  (6)心生气馁(譬如当说法的时间过长时)。

  在所有的烦恼当中,骄慢与嫉妒是最不易察觉的。因此,应当仔细地检查你的心。不论是在世俗或精神的层面,任何自觉与众不同的特质,不论多么微小,都会让你看不到自己的过失,而且觉察不到别人的优点。因此,应当放下骄慢,并且永远保持谦卑。

   如果你没有信心,就会堵塞佛法的大门。在四种信心中,应该以永不退转的信心为目标。

  你能获得何种成就,是基于你对佛法的兴趣。因此,你会成为上根、中根或下根修行者,全看你对佛法的兴趣是上、中或下品。倘若你对佛法毫无兴趣,那就绝对不会有成果。俗语说:

  佛法不专属于任何人,它属于最精进的人。

   佛陀本人历经千辛万苦而获得佛法。为了获得一首四句偈,他曾在肉身上挖洞,注入灯油与千支灯芯,作为供养。他也曾跳入火坑,以及以千钉入身。

  即便你必须面对刀山火海,

  也要追求佛法,至死方休。

   因此,全心努力地听闻佛法,不要在乎气候冷暖或其他种种考验。

  我们的意识习于执著六根所缘的外境,这种习性是所有轮回幻相的根本,以及一切痛苦的根源。飞蛾之所以扑火而死,是因其眼根受外物所吸引;雄鹿之所以被猎人所杀,是因其耳根受声音所吸引;蜜蜂之所以被食虫草所吞食,是因其鼻根受香味所引诱;鱼儿之所以食饵而上钩,是因其舌根受味道所吸引;大象之所以溺毙于沼泽,是因其喜好身体泥泞的感觉。同样地,当你在听闻佛法、开示、禅坐或修行时,重要的是不要跟随过去的习气,不要妄想未来,也不要让你当下的思绪因周遭事物而分心。

   如同贾瑟(Gyalse)仁波切所说:

  你过去的欢乐与悲伤,

  都如同在水中绘画,

  完全无迹可循,

  不要追逐它们!

  然而,如果它们在你心中生起,

  你应该思维:成败来去皆如过眼云烟。

  除了佛法,还有什么是你所能信赖的呢?

  嘛呢持诵者!

 

  你未来的计划与方案,

  恰如撒在干涸河床上的鱼网,

  它们不可能带来你所要的东西。

  减少你的欲望与期待吧!

  然而,如果它们在你心中生起,

  你应该思维临终时的不确定性:

  除了佛法,你还有时间去从事其他琐事吗?

 

  嘛呢持诵者!

  你现在的工作,

  如同在梦中做事,

  既然所有的努力都是惘然,

  就把它搁到一旁去吧!

  对辛苦赚来的报酬,也不要执著,

  这些活动都并不具本性。

  嘛呢持诵者!

 

  在禅坐与禅坐之间,

  学习如此控制所有由三毒生起的念头;

  直到所有念头与显相生起为法身,

  这是不可或缺的——在需要时应当记住,

  切勿被迷惑的心念所摆布。

  嘛呢持诵者!

 

  又有一说:

  不要期待未来。

  否则,你就如同“名月”(Famous Moon)的父亲!

   这是一个穷人意外得到一堆青稞的故事。这穷人将青稞装入一个大麻袋里,用绳子把它绑在屋樑上,然后他便躺在袋子底下开始做白日梦。

   “这袋青稞将使我非常富裕。”他想着:“等我有了钱,我就要讨个老婆……她一定会生个男孩……我应该为他取什么名字呢?”

  这时,正好月亮出现了,这位仁兄就决定为儿子取名为“名月”。然而,就在这个过程中,有只老鼠一直在咬着绑青稞袋的麻绳。突然间,绳子断裂,袋子掉落在这位仁兄身上,且砸死了他。

  这种妄想过去与未来是绝对不会有成果的,只会让我们分心。全然放弃它们吧!保持正念,专注细心地听闻佛法吧!

  然而,也不要过度专注于单独的字眼与论点,像马熊挖掘土拨鼠一般,每次抓住一只,就忘了前一只,无法获得全盘的了解;过度专注也会让你昏沉欲睡。反之,我们应当在紧与松之间保持平衡。

  从前,阿难(Ananada)教导亿耳(Srona,音译为“苏那”)禅坐。可是亿耳总是学得不对,有时他太紧张,有时又太放松。亿耳于是前去请教佛陀,佛陀问他:“你在未出家前,是一位很优秀的维那琴琴师,不是吗?”

  “是的,我弹琴弹得不错。”

  佛陀问道:“你的琴声是在琴弦很松弛或很紧绷时最好听呢?”

  “琴声在琴弦既不紧又不松时,弹起来最好听。”

   佛陀说:“你的心也是如此。”亿耳依此教诲修行,因而得道。

  玛姬·拉准(Machik Labdron)曾说:

  要坚定地专注,并且舒坦地放松;

  这是“见地”的要点。

  要让你的心太过紧张或过度地往内集中;让你的五根自然舒坦,在紧张与松弛之间取得平衡。

  你不应该对听闻佛法感到厌倦。当你因教法开示的时间太长而感到饥渴,或因受到风吹、日晒、雨淋而感觉不适时,也不要感到气馁。你应该为自己能够具有暇满的人身,能够遇见具格的上师,而且能够听闻他深广的教法,而感到庆幸。

  你在此时此刻能够听闻深广的佛法,是无数劫累积福德的果实。这好比你一生中每隔一百顿饭才只能吃一餐,而你正要享用饱食这一餐一般。因此,很重要的是,要欢喜地听闻,誓言坚忍气候的寒暑,以及任何其他的考验与困难,来接受这些教法。

  3.五种错误的记忆方式

  避免记得文字而忘了意义,

  或记得意义而忘了文字。

  避免两者都记得却不了解,

  或先后顺序记得不对,或记错内容。

  不要像孩童收集花朵般,过分重视优雅的词藻,却不设法分析字里行间深奥的意义。单靠文字,对心是毫无益处的。然而,也不可忽视教法阐述的方式,以为那只是文字而已,所以可有可无。否则,即便你能掌握深奥的意义,也无法将它表达出来,文字与意义会因而失去关连性。

  如果你记得教法而不能分辨出不同的层次,即方便的意义(不了义,expedient meaning)、真实的意义(了义,real meaning)与间接的意义(indirect meaning)等,你会因为不知道文字所指的是什么而感到迷惑,这可能导致自己远离真正的佛法。如果你记的顺序不对,就会混淆教法的正确次第,如此你每次听闻佛法、解释佛法或禅修,都会令你愈来愈困惑。如果你记错了所听闻的内容,那么将会滋生无数错误的想法,这会破坏你的心,也会贬低佛法。要避免上述所有的错误状况,牢记所有的文字、意义及其先后顺序,并且正确地了解,不要有任何错误。

  不论教法有多长、多难,要坚持下去,不要灰心或希望它快快结束。而不论教法有多短、多简单,也不要认为它太基本而低估它。

  正确地记得文字、意义及其先后顺序与关连,是绝对不可或缺的。

  2.六染污

  在《释轨论》(Well Explained Reasoning)中说道:

  骄慢、缺乏虔敬心,以及欠缺精进;

  外在的散乱、内在的紧张与气馁;

  这是六染污。

  应当避免六种染污,它们是:

  (1)骄慢地以为自己比说法的上师还要高明;

  (2)不信任上师,以及他所开示的法;

  (3)自己不应用佛法;

  (4)受外在事物所分心;

  (5)将自己的五根过度往内集中;

  (6)心生气馁(譬如当说法的时间过长时)。

  在所有的烦恼当中,骄慢与嫉妒是最不易察觉的。因此,应当仔细地检查你的心。不论是在世俗或精神的层面,任何自觉与众不同的特质,不论多么微小,都会让你看不到自己的过失,而且觉察不到别人的优点。因此,应当放下骄慢,并且永远保持谦卑。

   如果你没有信心,就会堵塞佛法的大门。在四种信心中,应该以永不退转的信心为目标。

  你能获得何种成就,是基于你对佛法的兴趣。因此,你会成为上根、中根或下根修行者,全看你对佛法的兴趣是上、中或下品。倘若你对佛法毫无兴趣,那就绝对不会有成果。俗语说:

  佛法不专属于任何人,它属于最精进的人。

   佛陀本人历经千辛万苦而获得佛法。为了获得一首四句偈,他曾在肉身上挖洞,注入灯油与千支灯芯,作为供养。他也曾跳入火坑,以及以千钉入身。

  即便你必须面对刀山火海,

  也要追求佛法,至死方休。

   因此,全心努力地听闻佛法,不要在乎气候冷暖或其他种种考验。

  我们的意识习于执著六根所缘的外境,这种习性是所有轮回幻相的根本,以及一切痛苦的根源。飞蛾之所以扑火而死,是因其眼根受外物所吸引;雄鹿之所以被猎人所杀,是因其耳根受声音所吸引;蜜蜂之所以被食虫草所吞食,是因其鼻根受香味所引诱;鱼儿之所以食饵而上钩,是因其舌根受味道所吸引;大象之所以溺毙于沼泽,是因其喜好身体泥泞的感觉。同样地,当你在听闻佛法、开示、禅坐或修行时,重要的是不要跟随过去的习气,不要妄想未来,也不要让你当下的思绪因周遭事物而分心。

   如同贾瑟(Gyalse)仁波切所说:

  你过去的欢乐与悲伤,

  都如同在水中绘画,

  完全无迹可循,

  不要追逐它们!

  然而,如果它们在你心中生起,

  你应该思维:成败来去皆如过眼云烟。

  除了佛法,还有什么是你所能信赖的呢?

  嘛呢持诵者!

 

  你未来的计划与方案,

  恰如撒在干涸河床上的鱼网,

  它们不可能带来你所要的东西。

  减少你的欲望与期待吧!

  然而,如果它们在你心中生起,

  你应该思维临终时的不确定性:

  除了佛法,你还有时间去从事其他琐事吗?

 

  嘛呢持诵者!

  你现在的工作,

  如同在梦中做事,

  既然所有的努力都是惘然,

  就把它搁到一旁去吧!

  对辛苦赚来的报酬,也不要执著,

  这些活动都并不具本性。

  嘛呢持诵者!

 

  在禅坐与禅坐之间,

  学习如此控制所有由三毒生起的念头;

  直到所有念头与显相生起为法身,

  这是不可或缺的——在需要时应当记住,

  切勿被迷惑的心念所摆布。

  嘛呢持诵者!

 

  又有一说:

  不要期待未来。

  否则,你就如同“名月”(Famous Moon)的父亲!

   这是一个穷人意外得到一堆青稞的故事。这穷人将青稞装入一个大麻袋里,用绳子把它绑在屋樑上,然后他便躺在袋子底下开始做白日梦。

   “这袋青稞将使我非常富裕。”他想着:“等我有了钱,我就要讨个老婆……她一定会生个男孩……我应该为他取什么名字呢?”

  这时,正好月亮出现了,这位仁兄就决定为儿子取名为“名月”。然而,就在这个过程中,有只老鼠一直在咬着绑青稞袋的麻绳。突然间,绳子断裂,袋子掉落在这位仁兄身上,且砸死了他。

  这种妄想过去与未来是绝对不会有成果的,只会让我们分心。全然放弃它们吧!保持正念,专注细心地听闻佛法吧!

  然而,也不要过度专注于单独的字眼与论点,像马熊挖掘土拨鼠一般,每次抓住一只,就忘了前一只,无法获得全盘的了解;过度专注也会让你昏沉欲睡。反之,我们应当在紧与松之间保持平衡。

  从前,阿难(Ananada)教导亿耳(Srona,音译为“苏那”)禅坐。可是亿耳总是学得不对,有时他太紧张,有时又太放松。亿耳于是前去请教佛陀,佛陀问他:“你在未出家前,是一位很优秀的维那琴琴师,不是吗?”

  “是的,我弹琴弹得不错。”

  佛陀问道:“你的琴声是在琴弦很松弛或很紧绷时最好听呢?”

  “琴声在琴弦既不紧又不松时,弹起来最好听。”

   佛陀说:“你的心也是如此。”亿耳依此教诲修行,因而得道。

  玛姬·拉准(Machik Labdron)曾说:

  要坚定地专注,并且舒坦地放松;

  这是“见地”的要点。

  要让你的心太过紧张或过度地往内集中;让你的五根自然舒坦,在紧张与松弛之间取得平衡。

  你不应该对听闻佛法感到厌倦。当你因教法开示的时间太长而感到饥渴,或因受到风吹、日晒、雨淋而感觉不适时,也不要感到气馁。你应该为自己能够具有暇满的人身,能够遇见具格的上师,而且能够听闻他深广的教法,而感到庆幸。

  你在此时此刻能够听闻深广的佛法,是无数劫累积福德的果实。这好比你一生中每隔一百顿饭才只能吃一餐,而你正要享用饱食这一餐一般。因此,很重要的是,要欢喜地听闻,誓言坚忍气候的寒暑,以及任何其他的考验与困难,来接受这些教法。

  3.五种错误的记忆方式

  避免记得文字而忘了意义,

  或记得意义而忘了文字。

  避免两者都记得却不了解,

  或先后顺序记得不对,或记错内容。

  不要像孩童收集花朵般,过分重视优雅的词藻,却不设法分析字里行间深奥的意义。单靠文字,对心是毫无益处的。然而,也不可忽视教法阐述的方式,以为那只是文字而已,所以可有可无。否则,即便你能掌握深奥的意义,也无法将它表达出来,文字与意义会因而失去关连性。

  如果你记得教法而不能分辨出不同的层次,即方便的意义(不了义,expedient meaning)、真实的意义(了义,real meaning)与间接的意义(indirect meaning)等,你会因为不知道文字所指的是什么而感到迷惑,这可能导致自己远离真正的佛法。如果你记的顺序不对,就会混淆教法的正确次第,如此你每次听闻佛法、解释佛法或禅修,都会令你愈来愈困惑。如果你记错了所听闻的内容,那么将会滋生无数错误的想法,这会破坏你的心,也会贬低佛法。要避免上述所有的错误状况,牢记所有的文字、意义及其先后顺序,并且正确地了解,不要有任何错误。

  不论教法有多长、多难,要坚持下去,不要灰心或希望它快快结束。而不论教法有多短、多简单,也不要认为它太基本而低估它。

  正确地记得文字、意义及其先后顺序与关连,是绝对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