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10319130848.jpg       图为寒假期间昌都市洛隆县马利镇瓦河村的“足球小子”合影。(图片由南加巴邓提供)

       藏东高原的冬天,空气稀薄、寒风呼啸。一群衣着不一的孩子,在一片沙土空地上,没有球门、球网,在只是用白线代替的简陋足球场上,奋力追逐着一只已经旧得看不出本来模样的球。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没有一双像样的球鞋,然而这些,都未能阻止这些热爱足球的孩子们在这片土地上奔跑的脚步。

       在这里,有一位名叫南加巴邓的“95后”小学教师,2020年毕业于西藏民族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后,他决定返回老家昌都市洛隆县,当上了马利镇第二小学的老师,除了教孩子们藏语和体育,他还要同时负责德育工作。南加巴邓告诉记者,他大学学的就是足球专业,足球成了相伴他多年的伙伴。“我发现乡里喜欢踢足球的孩子不在少数,从小学到大学的孩子都有,我经常在村委会的小篮球场上看到大孩子带着小朋友踢球的场景。”

       但是,南加巴邓很快发现,在学校乃至整个镇上,都没有像样的足球场地。孩子们只能在一些空地上踢着玩,因此他们看起来并不是像在踢足球,反而更像是追着球满地跑。如果想要去“真正”的球场踢球,需要乘车两个多小时去130多公里外的县城。

       南加巴邓告诉记者,村里的孩子们如果想要好好踢球,只能去山脚下的空地——没有草皮,没有球场标线,有的只是裸露的岩石和极易被扬起的沙土。晴天时沙砾伴随着大风漫天飞扬,阴天时雨雪夹杂着寒气满地泥巴。“但是,这已经是我们这里能找到的最好的场地了。”

       尽管条件简陋如此,却丝毫没有影响孩子们踢球的热情。这也让南加巴邓更加心疼这些只能在荒地上踢球的孩子们。2019年寒假,南加巴邓带领乡里的孩子们(还有很多学龄前的小朋友),着手改造这片空地。他们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把地上的碎石头和垃圾都清理干净,再用新买来的白色涂料和量尺给球场画上球场线,一个简易的球场诞生了。“新场地在群山环抱的谷地里,海拔3500多米,离村庄很近,乡里的孩子如果想来踢球,走几步路就到了。”南加巴邓开心地说。

       除了开辟足球场地,南加巴邓还创立了乡间联赛——每年都有四次不同的比赛,从初高中到大学,每个年龄段的的孩子都可以参加。“创立乡间联赛的那年,我才上大二。那时的足球场还没有改造,我们就用一些小石子放在球场的四个角,挨着小石头对齐的就是球场的边线。”

       一晃三年过去了,联赛也连续顺利地举办了三年,参赛范围已经拓展到全乡8个村,8支参赛队伍,每队7至9人。情况好的时候,每个队伍会有十来号人,偶尔还会有女生前来观赛。

       南加巴邓告诉记者,尽管场地简陋,但他依然尽全力把比赛布置得有模有样:从报名到入场,从比赛到颁奖……一切都是按照正规的赛事操办的。“有的队伍没有集体订购球衣,我就把学校分队的背心带来借给球队,赛后收回洗净,归还学校。赛季最后的颁奖,奖牌、奖状和荣誉证书也会一样不落地送到球员手中。”

       然而,布置场地和比赛经营所需的开销,除了各支球队一起凑的钱,大半都是南加巴邓一人支付的。这对于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小学老师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南加巴邓很开心:“我自己拿出的一点小心意,可以带给大家欢乐和满足。我的家人都很理解、也很支持我,我们都很高兴。”

       在热爱面前,所有的困难都值得被挑战。对于南加巴邓来说,他最大的愿望是希望有爱心人士(组织)能出资帮忙改建这个足球场,他说:“看着孩子们在飞沙走石的环境里大口呼吸,我很心疼。村委会也非常支持在这里建起一个足球场地,我们很希望在马利镇瓦河行政村江边闲置土地上创建足球场地,给我们这些足球爱好运动者以及爱健身的广大群众有一个长期进行足球的固定场地,因为这片儿场地资源条件很充足,交通也很便捷。希望更多的孩子来到足球场,投入到健身、运动的快乐中。”